乱世之中,枭雄四起,多少沙场猛将都要感叹岁月不饶人。可年逾古稀的黄忠老将军没有卸甲归田,而是手握一把铁胎弓,身披金锁甲,霸气仍在,杀气犹存。
黄忠年轻时一直在刘表手下效力,碌碌无为。十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十八年的修炼锻造真金,十八年的积蓄厚积薄发。他在老年时期碰到刘备后才被重用,黄忠将军饱含着壮志未酬的痛苦与不服衰老的决心,其凌云壮志如一坛老酒,越老越高深莫测,越老越势不可挡。
黄忠将军虽有大志,却非趋炎附势之辈。据正史记载,公元209年,曹军战败,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大败曹操军,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后来刘备亲自去黄忠府上,黄忠这才归顺了刘备。人如其名,黄忠一旦选择了自己的主子,便矢志不渝。
黄忠不仅对主子忠心不二,更是个知恩图报、讲义气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凭书中之意,可知当时黄忠若要取关羽生命,亦非难事。但黄忠念在昨日交战时关云长大义,便放过了取他性命的机会。
黄忠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其箭术之了得,也由此可见。这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的本领可与辕门射戟的吕布相媲美。《三国志》中记载的临阵斩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个:一是关羽,关羽白马杀颜良,围曹仁,然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另一个就是老将黄忠,定军山一役,七十高龄斩杀名将夏侯渊。按照三国志黄忠本传记载,黄忠并非杀了夏侯渊个措手不及,而是“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
《三国演义》有诗云:“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后世有歇后语“黄忠出阵——不服老”。大将军黄忠“老”的特点广为人知,然而相比“老”,其“老当益壮”更为深入人心。由于其性格好强以及身为降将的自尊心,黄忠不服老,易中激将法,是个拗将军,也曾两度被诸葛亮讽刺其老迈而奋战建功。于是,打东吴的时候,黄忠当了先锋。他背负了沉重的责任,单枪匹马独战吴军,误中埋伏,被马忠偷袭,战死沙场。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或许命运就是这么不尽人意,黄忠身怀百步穿杨的绝技,奈何在刘表手下英雄无用武之地,碌碌无为度过了十八年;老年屡建奇功,却壮志未酬、终怀憾逝去。
我心中的黄忠啊,是个英雄。他白发苍髯,皓首神威,手执雕弓,傲立沙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