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二十五,老伴七十一生日,
这天正是星期六,孙子孙女学琴去,
过寿改在二十六,大儿接到新郑去,
俩儿俩媳都孝顺,女儿女婿不次弟,
我和老伴常感叹,心里知足又滿意,
儿女好处不再说,说说老伴娘家.人:
岳父岳母早不在,妻哥妻嫂都下世,
剩下都是晚辈人,七个侄儿七个媳,
还有侄女和女婿,下有孙子和孙媳,
外孙女儿和女婿,再下还有重孙辈,
二百多地开车来,为我老伴过生日。
我和老伴过生日,他们祝寿已成习,
就是逢年过节气,他们一定会来的,
这种亲情实少见,临里没有不赞许。
追根求源何如此?亲情辈辈相传递。
岳父岳母慈善人,好的名声传乡里,
膝下俩儿一个妞,俩儿为大小为女,
女儿犹如掌上珠,长大精心挑女婿,
多少后生不入眼,我竞有幸成为婿,
老人待我胜似儿,疼爱有加顾倍至,
每次我到他家去,赔着说话身不离,
我的身体不太好,我家生活也拮据,
吃的给我送粮食,用的给我买家具,
农村分了土地后,派人给我干地里,
几个侄儿和侄媳,还有侄女和女婿,
都给我家干过活,比我还要用力气。
特别是俊涛这个侄儿,还有保爱这个侄女,
农忙就住我家里,活不干完不回去。
当年如果沒他们,我家农活咋处理?
岳父岳母去世后,妻哥妻嫂情传递,
妻哥妻嫂去世后,侄儿一辈情延续。
虽然我再不种地,亲情来往仍继续。
永远不忘他们的情,永远不忘他们的意。
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情,
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