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常看到一幅漫画:一个肥胖的女士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一个又苗条又年轻的姑娘,或者明明这位女士不胖却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又肥又胖,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理想化意象”。
有的人,在这种意象中突出的是美貌,而有的人是权力,还有的人是智慧,等等。当然最可怕的是把别人也“理想化意象”了,断定别人是怎样一类的人,不容对方解释,按自己的理想化为对方画像,而这种“理想化意象”往往来自本身的高度自信或极度自卑,他们的判断根据往往十分可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都会成为发现“敌情”的判断依据。
2.这种感觉的确很美好,做出这样的判断会很直接很爽,但这种自恋的形象却让我们不由自主的“高傲自大”或莫名其妙地自卑,同时会让我们贪求他人的肯定和承认,好让我们坚定的认为这就是真的。
3.但这样做是有危害性的,如果我们偏执地认为那种幻想出来的样子就是真正的自己或他人,我们就会盲目地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大师或者名流或者很完美的人,武断地判断他人就是我们想像的那个人。而当我们突然发现真实的自己与理想化意象不一样,我们就会自我洗脑,迫使自己相信我们就是那个意象。我们也会不断地捕捉各类微小的信息,把他人描绘或想象成我们所认为的那类人。
4.可见,理想化意象对人的成长构成了障碍,取代了一个人应该有的真实的自信和自豪。克服不了这种理想化意象,无论这个人年龄有多大,从心理意义上来说,将永远无法成熟。这类人会一直生活在极度的高傲或极度的自卑之中。
理想化意象的最根本的功能:它取代了基于现实的自信和自豪,取代了基于现实的爱和平凡。
5.这类心理疾病患者会觉得这个世界处处有敌人或不可靠的人,所爱的人也会随时会欺骗他、贬低他、击败他,背叛他,所以他必须时刻提防,把自己与他人经常进行比较,他需要寻找出一点东西来感到自己比别人优秀,也需要提防别人的优秀(哪怕这类优秀是理想化意象者自己认为的,这里他会再一次理想化意象)诱惑了自己所爱的人。
而我们反观自身,我们勾勒出的理想化的自己,通常都是我们喜欢的特质或者是拒绝的特质的反面,取决于我们接受什么和拒绝什么。
6.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认为的缺点,其实就是在我们完整人格中占优势的那种人格所排斥的,因此我们构造出理想化意象是本能地否认冲突的存在,当然也可能加剧冲突的存在。
具体的来说,我们可能会把自己身上讨厌的那些品质,看成是别人身上的东西,也就是“我观万物,万物皆为我着色”,自己有在意的缺陷,就怀疑别人也有,比如贪婪、虚伪、不忠等等。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投射,我们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
7.一定要克服这类“理想化意象”,建立起对世界和他人最基本的客观性判断,是一个人幸福的基本要件,否则内心会永无宁日,惶惶不可终日或高傲如云飘忽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