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爱表达了吗?

深夜,你在床上机械地划着手机吗?

算法向我们精准投喂着无穷无尽的短视频,

热搜榜单不断刷新着争吵,

朋友圈里漂浮着人们精心修饰的生活片段...

点个赞,留个言,写个弹幕,参与个评论区留言。

却又默默地删掉了...

这个所有人都可以疯狂表达的时代,

为什么我们反而越来越沉默?

汴京城的更夫敲响了三更梆子,宋朝的农民早已酣睡了两个时辰。而今天的我们,眼皮打架,榨干最后一丝精力,在刷短视频。

我们是农耕文明日落而息的大脑,却被迫每日要处理相当于古人三百年的信息量。神经科学家发现,现代人每天被动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20本《史记》。

神经元激荡会产生独特的思考,我们清醒的时候,有多少高质量的思考时间?我们正在被算法预装成的预制菜般的"观点套餐"包围着。

才说了几句话,就能在某宝购物车里看见相对应的商品,接着又自动出现在某音的推荐里。

我们甚至都还没想过要买东西,尚未成型的思绪,

就已经被AI预测并投喂过来。

烦躁不安!惶恐不已!

我们活成了"人形转发按钮"

智能体最近很火,当AI能完美复刻你的语言风格,当数据库涵盖所有人类已知的情感,每个深夜emo,都能找到千万条共鸣弹幕。

是人类发的吗?还是无数个数字分身在表达?

原来,人类并不孤单?

朋友圈三天可见,人到中年,越来越成熟稳重了,就不发朋友圈了吧,那些本该喷薄而出的独特体验,在刷到第100个同类视频,或者同类表达时,化作一声"算了,别人说得更好"。

作罢。

我们逐渐活成了信息处理器,用点赞代替鼓掌,用转发代替争辩,用收藏代替思考。

数字洪流中刻下生命印记

什么能穿越千年风沙,向我们走来?

敦煌藏经洞的抄经僧不会想到,他们工整的笔迹能做到。所以,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我们在社交媒体留下的每一个原创思考,都是对抗信息熵增的文明火种。

当你在公众号写下自己的思考,在社群里写下你对某个事情的观点,与小伙伴真诚的互动,而不是为了托举某些人和事,在深夜认真写下200字书评、影评,在评论区坚持输出不同的观点,在知识星球记录每日感悟,分享好书共读......

这些微光,正在构筑起数字时代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些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对话和交互的数字资产。

所以,不要放弃表达的权利。

我们完全可以每天给自己至少15分钟"原始思考时间",用纸质笔记本进行零科技辅助的思维漫游。

那些被算法吞噬的表达欲,会在某个隐秘的角落等待着破茧而出。

浩瀚星海里,有人在期待着你的声音,即便你感觉不到,那也是有!即便你觉得没有,宇宙也在等着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 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
    hw1212阅读 13,125评论 2 59
  • 第一章:与破碎的自己和解 主题:探讨现代人在数字时代的孤独感,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实现内心的和解,在焦虑...
    流浪参谋阅读 89评论 0 1
  • 这一次我们讨论如何构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如果是对于其他成熟学科的话,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描述该学科理论的体系结构,但是...
    风野灯织阅读 64评论 0 0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5,545评论 3 13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905评论 9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