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有些事情你一开始就赋予太大期望,只会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比如说,养成一个习惯。
之前嚷嚷说着自己喜欢写字,也没见到自己有多努力去记录每一天的感想。可见很多东西,往往是得不到的时候最为渴望。要破解自己的焦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行动。
于是我写下了开头这100字。
那么我每天要写的五百字要关于什么呢?不知道,也许先从自己的生活记录开始吧。今天先写一下自己对编辑的看法。
最近在一家杂志社帮忙,见证着这一切光怪陆离。在豁别报纸九个月后。这次是杂志。
杂志是什么?“里面都是一群拿着三四千的工资的编辑写着三四万月薪的生活给天天呆在家里的师奶看。”一个资深的时尚杂志编辑说道。时尚媒体这一行光鲜外表下的无奈,也见证着整个行业的衰落。
那么编辑又是什么?今天跟几个设计部的同事吃饭。说起编辑部那边一位资深编辑即将要离开,他们各种感慨。这位资深编辑有近十年的经验。在还没有数位输出的年代,她们养成的习惯项目一开始就仔细做,不会拖到最后一版才东改西改。我问,一位好编辑是怎样的。他们答,“会沟通,来料会整理好发给设计,确保整个流程的流畅。”
大道相似。许多工作都要求人要有沟通能力。但是不是说你会跟陌生人搭讪你的朋友多就是沟通能力强。
编辑作为一个项目的协调角色,你会不会在开始之前跟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开始一个项目,你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摄影、撰文、设计等沟通,如何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协调各方的意见。在开始之后,你如何有效跟进摄影、文字的进度;你如何确保设计不会因为前面的环节拖沓而导致后期的工作量加大;结束之后,你如何安抚各方的情绪,如何让团队更加凝聚在一起。
资深的编辑纷纷转型离开媒体,剩下的编辑大多都没有接受过长期琐细工作的积累,做事跟老一辈非数码输出的稳重大不一样。前晚一朋友在微博上吐槽现在的编辑水平低下,专业性不强。下面也有跟帖道,现在的编辑都沦为校对了。
的确,一个编辑,他的专业性应该在哪里?原料上图片有摄影师,文字有记者,排版视觉传达上有设计。如果手下云集各方英雄好汉,一个好的策划就是能让每个专业人才都能发挥出最大效力并且是在他的统筹之下。编辑不是记者,不是校对。他的软实力在策划,在项目推进以及各方资源整合和统筹上。这些能力说起来就是虚的,做得好自然就是管理者,做得不好最后只能把项目大方向的拱手相让给设计师和记者,最后沦为后期检查错误的校对了。
其实编辑在某些层面看也像一个产品经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