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符号,是一段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折射和象征的是伟大中华民族。它是一只沉睡的文明雄狮,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即将复兴,傲立于东方名族之林。“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悠久的诗文化,为我们勾勒出历史长廊的墙面,还是动态的有声色的有温存的墙;令人垂涎的食文化,上至满汉全席下至市井摊档,飘香四溢、人声鼎沸;“钟鼓乐之”、“琴瑟友之”,妙曼的乐文化,采莲曲、渔歌晚对、诗三百的吟唱,廊腰缦回,让我们与当时的劳动人民同呼吸、心连心;瞠目结舌的艺文化,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口技、杂技、戏曲等师承独门绝技,还有走在人类科学前沿的天文地理成就等不胜枚数;儒家为首的礼文化,以德服人,以礼治天下。妻从子孝,夫有为,怀揣着美好的理想,直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常言道,唐诗宋词元散曲,按体例分的确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源都是诗歌,实质都是诗文化。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诗词歌赋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在古代,意境为中国所独有,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更是人类智慧的彰显。韵律流转回环反复,字词句的润色、炼选,大有考究。有推敲一说,多少文人墨客为此而“寝不寐,食无味”,正如王国维所述为学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仅唐诗就有山水田园、边塞、送别、怀古、咏物等分门別类,每一首都是一篇别致的风物志。词有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常见词牌名有《念奴娇》、《永遇乐》、《菩萨蛮》、《青玉案》、《蝶恋花》、《鹧鸪天》,每念及此,脑海中都词篇翻飞,似做了无数交织重复的梦。离人离愁相思度,满堂金玉言。家喻户晓的元曲由元杂剧和元散曲组成,代表着元代最高的艺术成就,它的兴盛为中国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礼敬中国诗文化,为广大的迁客骚人明理言志抒情提供重要渠道,也让我们能更好地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食在中国,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金字招牌,但其实更为确切地应称之为中国饮食文化。它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孕育出了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烹饪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煎炸蒸煮烹炖等应有尽有。各种传统糕点、面食,做法精巧,品类居多,其中尤数包子和饺子,广受人们推崇。当时的渔夫农夫谨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见中国人自古就有科学发展观了。很好地反映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同时尽显鱼米之乡的情怀,和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激和崇敬。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茶文化自然无须捧吹,陆羽的《茶经》就代表了一切。通过丝路,我们让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走向世界各地,让外国人有了喝茶的喜好。何以喜上添喜,遇忧解忧?唯有杜康。对酒当歌,足厚的酒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古代大宴宾客,哪怕三杯两盏,顷刻间也将觥筹交错、杯盘狼藉。或是红泥小火炉,坐一二人看雪吃酒也十分雅致。对于饮食,还有不少的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都体现出古人能对生活细细品味,享受慢生活的心态。
乐文化以形式和乐器种类繁多而见著,在人民生活之中亦无处不在。自秦而设乐府,敲击着编钟,唱韵着诗词歌赋,春秋数载哀乐喜乐交替,仪仗锣鼓声威。有诉说执政者昏庸,“西湖歌舞几时休”、“隔江犹唱后庭花”、“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也有奇人异闻京城琵琶女能教善才服,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善歌者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更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之作。也常夹带有诗意的生活情趣,弹素琴阅金经、月夜泛舟赤壁下,扣弦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因为有了多元的乐文化,才弥补了生活中的许多空白。
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脊梁骨,为中华民族撑起一片天。回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奇人妙计异彩纷呈。各朝各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各显神通。京中有善口技者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就有力拉崩倒声、火烧水泼声、奔走哭喊声,令人叹服。江湖艺人表演“耍坛子”、“转碟”、“胸口碎大石”等杂技更是不在话下。有令人敬畏的中国功夫,峨眉、武当、少林,十八般武艺。另外,中国人自古就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多少仁人志士翻阅古籍,躬亲涉险,整理数十载才有了如《水经注》、《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盛载自然与人文科学知识的著作惠及当时与后世。又如《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著作,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填补了医学界的空白。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医学团队也因此获诺贝尔医学奖。
艺文化有着勇于创新的精神。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自是当仁不让。青铜业鼎盛,巧夺天工的后母戊鼎、马踏飞燕得以问世。由最初嫘祖养蚕缫丝,经一代代人的改革创新,织女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绣娘们“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才有了绫罗绸缎和华服美衣。凭借瓷器、丝绸和茶叶的畅销,丝路自此繁华、焕发勃勃生机。艺文化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建筑工艺精湛,大有宏伟万里长城、故宫建筑群,小有园林石桥、亭台楼阁。壮哉!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灵渠、都江堰,“沟通潮汐,舟载者日夜属于门庭。” 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礼才难以违纪,礼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方面,使得国家和社会井然有序。得益于礼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变得和气客套谦卑,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礼仪之邦。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由过往的礼法道德去粗存精所得,因此它同时有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的传统节日热闹非凡,让人们团聚时丰收喜悦和满足,像《红楼梦》中大家族如何筹备过节?最重要的是要有仪式感,要动用多少人力,又有多少工序,全依一个“礼”字。另外官员、嫔妃、帝王下葬也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可见礼文化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礼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流传和延绵不息。
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绝不决绝于此。上述文化分类也因我见识短浅不能至善。诗文化、食文化、乐文化、艺文化、礼文化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礼敬其一,实则是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不是飘渺于我们生活之上的虚无,或是罗列在排版精美的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我们生活所需的氧气。最好的礼敬方式就是去感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