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是特别容易健忘的,忘记笃信过的话语,忘记笃定要坚持做的事情,然后忘记自己。这是2018年第8个月末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的。
原因是我发现自己的“善变”,这一年不停地做不同的事情,学不同的课程,收获不同的知识,依靠不同知识(技能)收获报酬,最后却全部忘记。
做了很多事,学了很多东西,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学一样,大脑依然是一片空白。
比如:
1.在3月份之前我一直在学英文,之后工作忙了就放弃了。前几天偶然翻看一篇简单级别的新闻,发现特别吃力了,看不懂了。
2.年初给一个平台写知识付费课程的测评文章,写了十几篇,后来停滞了。现在想要再写,发现静不下心来听课,写起来也特别费力。
3.五月六月份学习了李叫兽14天改变计划(文案课),并拿到了优秀学员。可现在感觉并没有怎么用到工作中去,思考方法和技巧不去翻看当时做的笔记,压根想不起来。
4.微信公号变化更明显,从周更变成月更,拖延到了现在,说好的输出倒逼输入遥遥无期。
为什么努力了却没有用?我一直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直到再次看到笑来老师写得下面的这段话,才有所启发。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的的确确“挣扎”过,却和那些从未“挣扎”过的人下场一样呢?解释依然很简单——“挣扎”得还不够。......你一定见过那些工具运用不熟练的人,他们看上去很笨拙,做每个动作都像在挣扎——若那人受不了自己的笨拙,中途放弃了,那“工具”也就瞬间沦为废物了。
挣扎得不够,坚持得不够,前面再多的付出和收获,可能在你停下来时都会化作乌有。不是所有技能都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学会了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想要做好,想要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无外乎四个字“熟能生巧”。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用”,持续地用才为熟能生巧创造了诞生的可能性。
写到这里,我发现这是一个迟来的年中复盘,同时警醒的想起了一句话:一切不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复盘,都是假复盘。
我做过很多次复盘,却始终感觉稍欠火候,原因就在于此。遇到问题,只是一味地思考与分析,而没有在提炼后采取行动,持续地采取行动,因而成长缓慢。
既然选择了“挣扎”这条路,那就挣扎下去吧。
2
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年度词语,我可能会选“焦虑”。
没有工作时焦虑找工作,找到工作时焦虑是否能做好......焦虑未知、焦虑当下。
可能和性格有关,遇到一些事,总是想着立即处理立即见效,否则就会坐立不安,学不会等待。
明明自己也曾劝朋友说:解决问题是有滞后性的,不是所有事都可以立即解决。好多事情等等看,才能看清全貌。思考清楚后,再说话再行动。
可到了自己时又忘记了。(人真的是很健忘!)
焦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感觉内心有一股力量想要冲破爆发出去,创造一些东西。
可动手开始做时,又会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恶补的东西太多。在精力和时间吃不消、懊悔为什么以前不多学点东西之间产生无力感。
简单来讲就是——眼高手低。
那如果应对眼高手低呢?
先看一句话:“我们总是对短期的收益要求过高,长期的收益要求过低。”
既然因为能力暂时不足,短期不能产生较大的价值。那就放缓姿态,放慢速度,拆解你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甚至是用本办法解决。
不求太多的回报,只求尽量少犯错。行动上了,心态平和了,焦虑自然会逐渐散去。
这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这世界上所有的焦虑都是欲望使然?没有欲望了,也就没有了焦虑?
我们是凡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只能通过降低短期欲望还缓解焦虑。
3
半年前:你要盲目地相信自己会好,未来会好,世界会好。
半年后:世界一直很好,你需要的是有观察和感受的能力。
这两句话是我在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时说写下来的。可以看到的是,半年时间心态的变化。
从要求自己要对世界充满希望,热爱世界、热爱生命,转变到了接纳真实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周遭的一切,才不浪费生命。
半年前是向外的要求,半年后是向内的接纳和释放。前者是强撑着在不确定中游走,后者是坦然地面对和试图理解。
很早就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人必须学会与自己和解”。现今才有所领悟,和解不是说放弃了,什么都不做了。而是说你要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节奏,凭借自己做事的惯性,把想做的事情做了,不为外界所动。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这难不难?难!
因为在现实里和解本身就不容易。无论是与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都是如此,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一笑泯恩仇。
可别忘了我们还有接纳真实、观察、感受的武器,这能使我们更容易与自我达成和解,坚持自己的节奏。
以上
PS: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算作阶段性给自己打气。前路漫漫,我终将做出一些东西出来,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然后让自己记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