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觉得我们现在的成人在偷走孩子的童年,也在一点点侵蚀孩子的意识,更是一点点的以我们的目标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以爱之名在孩子身上延续曾经未能实现的梦想,而教师也想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曾经创造的辉煌战绩也期望可以迎来新的辉煌。
我们的教材有些脱离孩子的真实生活,教师也在尽其所能的将教材中的要点一一解读。在这种纯而又纯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脑海中浮现出一大串的问号:为什么红灯也可以过马路?为什么公交车上有人占座?为什么多找的零钱妈妈没有还回去……家校矛盾不断升级。许多孩子家长过度袒护孩子,对教师的教育置之不理,坚持自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育子方针,对当今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育人先育己,教子先教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将德育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我想第一项要做的就是提高德育与孩子现实生活的契合度,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他人,用孩子的视角感知世界。
教育教学活动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模式,也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多元化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推崇创新性思维。
今天的教材培训,让我更加清晰了解编者意图,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全新的思路,也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总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待教材,如何以孩子的视角来看教材,看学习,看生活,看世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有学生味,有学生乐趣,是学生感兴趣的。
学科间的界限也已经模糊起来,如何跨学科的研究教学,增添课堂趣味性,我决定先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着手,真正意义上的去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最及时有效的开导,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自我疏导,做一个走进孩子世界的教师,做一个孩子型教师。改变以往枯燥乏味又偏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家长资源等,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生活的主人。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方式来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