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打电话过来,跟我说,她和我爸又吵架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吃剩的面汤倒到哪里的问题。
我妈说应该倒到洗碗盆里,厨余垃圾就应该放那里,而我爸却把面汤倒到厕所里。吵了几句后,我爸走开了,只剩下我妈在絮絮叨叨,最后气不过,就打电话给我诉苦了。
放下电话,我不禁沉思,我曾经认为我的家庭总吵架,是因为三观不合!但想想,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三观相合呀?
更多的时候,不吵架的原因:可不就是,不争对错嘛。
《辛普森一家》你们看了吗?记得里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说:“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你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我想起马东主持节目时曾经提过他妈妈。
他说: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妈妈,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紧接着又关上之后,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他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想想,我们的爸妈也是一样的呀!
你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可他们答应一声之后,接着把剩菜放进冰箱了;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们强调,不要再给未满半岁的孩子喂其他东西,可她们答应之后,转身会喂孙子汤水……
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马东那样,不跟爸妈争对错了呢?
更多的:我们是给爸妈和我们扣上了一个三观不合,有代沟的帽子。
嫌弃他们做的不对,甚至为了自己认为的对的事儿,跟爸妈争的脸红脖子粗的。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没准儿我们下一代看我们还不顺眼呢!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活成我们喜欢的样子呢?
实际上,生活中有好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上纲上线,死犟死犟那点破事:
你想去学瑜伽班,Ta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你要去外面吃饭,Ta非说外面都是地沟油;
你说大海很漂亮,Ta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然后俩人因为这种根本争不出对错的事,搞的好像感情破裂了似的。
其实都没有错,不过是看法不同,不值得争的小事儿而已。
闺蜜和我吐槽她老公,她在街上看到小孩子禁不住上去摸摸,她老公说,你这样不对,万一碰到孩子怎么办。
刚开始他们总为一些小事吵架,后来她告诉我,她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关于杨绛和钱钟书的小故事;
杨绛说,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
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
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所以说,生活中,没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家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
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问题不剑拔弩张,不追究谁对谁错。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
家是藏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懂得退出家庭的“战场”,绝不是败者,而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