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儿,当属豪门望族,官三代。
他六岁解属文,九岁读《汉书》,著《汉书指瑕》。绝壁是另类神童一枚。
据说他的创作方式是这样的,先准备好纸、墨、笔、砚,然后,躺到床上睡大觉,觉醒后立马挥笔如流星……
这种写作方式在后人写给他的碑颂里有记载。类似学霸传授经验一样,可以学起来。
王勃小小年纪就曾放豪言:“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今;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古。”年少自傲大多如此。
长大以后,王勃在另类的道路上更是越走越远,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他居然斗胆在家里窝藏了一个杀人犯,传言这个杀人犯是一官奴,不久又害怕露馅,脑子一抽居然把那个杀人犯给杀了,这样一来,自己也成了杀人犯,被关进大牢,还连累年迈的父亲被贬官到了偏远的南方。
本来是要被杀头了,幸好赶上皇帝大发慈悲大赦罪犯,王勃死里逃生被放出了监狱。
可父亲依然待罪受罚,王勃想到受自己牵连而遭遇贬官的父亲,悲从中来……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侍奉老父亲,是宽慰自己的最好方式,他决定南下去陪父亲。
公元765年,徐徐的江风送来了一只小船,王勃独立船头,神貌俊朗,青帽白衣,颇为清臞。他顺江而下,正要赶去交趾探望老父。
当时,洪州都督阎伯玙宴请名流,庆贺滕王阁建成,而王勃刚好到了洪州,受阎公邀请前去庆贺。
席间阎公本欲趁此机会,让女婿吴子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序文,以彰其名。但出于礼貌,阎公还是客气地先请客人作几首衬托一下。
谁承想,王勃稍事休息就写出惊世之作,当王勃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还觉得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大家听了,都安静了,再念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众人大惊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搞得阎公只好以“去洗手间”为名,愤然离席。
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去交趾探望父亲,谁料竟然不幸坠入大海,可怜的王勃不会游泳,最终因惊吓过度而气绝身亡。去世时年仅27岁。
如果说王勃的短暂人生是一段奇葩故事,那么他的文学成就可堪称是一段奇迹历史。
王勃的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他引导诗歌走向了豪迈的创作道路。
王勃生活的初唐,本是一个“宫体诗”盛行的时代,从皇帝到大臣,喜欢吟唱的都是这一类的诗句: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
唱来唱去那是那么娇弱无力。
而王勃,却用他力透纸背的豪迈,给柔弱的宫体诗重重一击。
即便是在人人写缠绵柔情的送别诗中,王勃也能奋力高呼: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凭着这首豪气冲天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同组成了豪迈四人组,组合名称:初唐四杰。
而由于王勃在组合中诗歌成就最高,又被誉为“初唐四杰之冠”还被尊为“诗杰”。
王勃的第二个文学成就则是,他的骈文创作,妙绝古今。
骈,指两匹马并排驾着一辆车,所以,骈文这种散文,句式就如两匹并排的马,上下句必须对称,比如庾信的《射马赋》: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不仅字数相等,词类也很一致。
骈文的另一要求则是语言必须相当相当华美,前面两句,翻译一下:
落花与车盖一起飞翔,杨柳树和春天的旗帜是一个颜色,总觉得不够美艳,对比王勃的《滕王阁序》,
人家的千古名句是这样写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鸭一同在天际飞翔,澄澈的秋水与明净的天空相互辉映,融为一色。
一边是落花、芝盖、杨柳、春旗,另一边则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不是瞬间被《滕王阁序》给美哭了?
也难怪,《滕王阁序》能一直在骈文界艳压群芳、独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