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修改版:
以下为原版:
背景介绍:
这是一部在疫情之后的2020年底,在武汉昙华林拍摄的公益宣传片,虽然是个宣传片,但是拍得很有味道,非常值得一看。只可惜看到的人太少,故作此拙作,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虽然只有14分钟,但拍摄得非常用心的微电影。
这部微电影主要讲述了钱基博和儿子钱钟书以及养子小张的一些故事。故事围绕着钱基博老先生在武汉昙华林朴园生活的生命最后几年时光展开,娓娓道来,似有一种安静中带着力量的感觉。在本片中,凯哥扮演钱基博老先生,在采访中他也说:“疫情期间作为一个演员,以一己之力支持武汉,对我来说有一种使命感。”而凯哥本身的儒雅学者范儿,在本片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想要塑造好钱基博这个人物,光会念台词是远远不够的,没个十年八年乃至更久的积淀是演不出那些深层次的东西的。凯哥之所以能把握好人物的细节部分,将他塑造得十分到位,跟他平时爱好阅读的习惯也必然是分不开的。
对于这部片子,我最想说的是里面的一些台词,尤其是钱基博先生对于钱钟书的谆谆教诲,如今看来,依然回味无穷,且一点都没有过时。摘录如下:
“现在世间论,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欣慰。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默而成之(字幕误作“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这些话说得真好,配合凯哥低沉有磁性的原声,实在是太有味道太美妙了。不过,在第一次看这个短片时,我有点困惑,为什么钱基博老先生会跟儿子说要学诸葛亮和陶渊明,不要学胡适和徐志摩呢?胡适和徐志摩我还都挺喜欢的,按说也是学术大咖了,是他们有什么问题吗?
后来,我带着这一问题与一位友人专门讨论了一下,友人的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总结来说就是:因为胡适是个很现实的人,而徐志摩也是一个比较任性的人,他们虽然有才华,但是称不上是伟大的历史人物;而诸葛亮因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恪守承诺,陶渊明因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早已成为了后世所景仰的对象,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伟大了。我想钱基博先生对于钱钟书的要求也是这样,钱钟书的才华横溢大家有目共睹,因此他才更希望钱钟书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作家、翻译家等等,更期望他能成为一个能够影响后世一代代人的伟大人物,所以才会这么说。
那么问题来了,钱钟书最终到底做到了这点吗?我认为其实他不能算是全都做到了,只能说做到了一部分吧,钱钟书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至少是有点恃才傲物的。他的确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甚至可以称为天才,但是我从他的一些轶事里读到了他比较离经叛道的一面,喜欢他的人可以把这当作他的一点小幽默,不喜欢他的人可能就会觉得他的嘴毒,说话有些刻薄了。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最后提一点,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胡适和徐志摩这样的人过得比较好,因为他们比较契合世俗的目光,更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像诸葛亮和陶渊明,他们生前其实由于种种原因,过得并不是太好,不过身后倒是成为了万世景仰的人物。这里似乎有个悖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选呢?是做个俗人,在生前就享受生活,幸福每一天,还是做个可能不被世俗认可的人,生前潦倒,身后才被人瞻仰呢?对此,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欢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