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在热议事件改写成“虚拟”故事:95后小杨金融硕士毕业,入职一家银行。前几天,小杨兴冲冲参加单位聚餐。行长要求小杨喝酒,小杨再三解释自己身体过敏滴酒不沾,并再三道歉。小杨的顶头上司跳出来,猛扇小杨的耳光,大声辱骂,“行长敬酒,你敢不喝?你是不是XX。”小杨深感侮辱,随后发帖,引发热议。此银行对涉事领导给予扣奖金处罚。网友怒批:处罚太轻,罚酒三杯。
此事件引发热议,酒文化盛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喝酒,人人都知道:小酌怡情,大喝伤身,强饮灰飞烟灭。为啥舍命陪君子?为啥要酒不要命?酒文化,是文化吗?更是一种工具,功能性和功利性都很强。
酒文化,分为民间酒文化和官场(职场、商场)酒文化。民间酒文化,红泥小火炉,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好文化。劝酒文化,就是糟粕文化。不喝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这也是功能性测试,为朋友两肋插刀,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官场(职场)酒文化,就是官场(职场)规则的延伸,甚至更胜一筹、过犹不及。
酒文化盛行,有六个底层逻辑;推动酒文化改变,也有四个底层逻辑。为什么90后排斥酒文化?通过95后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脸这个事件,更能看懂这6个底层逻辑,让我们共同迎接4个良性趋势。
【一】功能性。上司对下属进行“服从性”测试。甲方对乙方进行“诚意度”测试。从上司角度看,我让你喝杯酒,你还说喝了难受,你把身体健康看得比我还重,我以后怎么让你冲锋陷阵、怎么让你替我背锅、怎么让我相信你?底层逻辑,基本人性。
【二】功利性。下属“豁出去”也要喝,就是一种“投名状”,向上司表忠心的姿态。我连命(身体、健康)都不要了,够忠诚了吧。乙方“拼命”喝酒,甲方爷爷,我够服帖吧,工程交给我,我就是你孙子。你不喝酒,你就得不到上司的重用,得不到甲方的订单。所以,有一句话,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细品其中的滋味。
【三】表演性。上司享受的是众星捧月,万人之上的感觉。白天开大会,是彰显权威的表演。晚上摆酒场,是生活中的表演。土皇帝,是方方面面显示出优越性。酒场上,众人排队敬酒,说着吹捧、感恩、表态的话,让上司很享受。有些上司,离开这种酒场,就觉得活得没意思。作为下属,硬着头皮也要参加,一两次不参加,下次不带你玩了,你就跌出核心圈子,啥好事也想不到你。
【四】依赖性。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有些上司的价值观早就烂掉了,有权有钱,不就是图这个乐子吗?早就产生了酒场依赖症,严重的是酒精依赖症。酒场混久了,就会产生依赖症,每天不参加一两场饭局,生活就没有滋味。
【五】强关系。以前的社会比较封闭,所以,国内才是人情社会。人人都是人情社会的受害者,也是人情社会的推动者。以前的社会资源匮乏,求人办事,请客吃饭是维护强关系的主流载体。不喝一场酒,你怎么跟人家熟悉?喝到位了,感情就到位,喝醉了,双方才觉得感情深化了,说话办事就方便多了。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深化,社会逐步向弱关系发展,所以,人们开始躲避酒文化。
【六】中心化。中心化程度越强的地方,酒文化越严重。去中心化程度越强的地方,酒文化越淡化。很简单,比如,体系内,下属的薪酬、升迁、发展,取决于上司的评价。上司的评价是综合性的,不仅仅看你的能力和业绩,还要看你的人情世故。当上司掌控资源时,下属巴结讨好上司,就是一种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经济行为,酒文化就是最好的载体。
我们人人讨厌酒文化,只要推动四个措施,酒文化必将走向衰落,直到灭绝。
一是体系内持续禁酒,必将净化酒文化。故事里的银行不是体系内单位,他们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通过酒文化拼命争夺业务。体系内,基本没敢这么喝酒了,内部人不允许聚餐,接待外部人也有规范标准。规定很严格,也很有操作性,对主宾双方都是一种解脱。大家共同努力,保持自律,巩固成果,防止反弹。
二是办事体系走向规范,治理模式走向成熟,资源必然从集中走向分散。谁也不愿意用自残式喝酒去巴结讨好别人,还是为了求人办事吗?当某些人不能集中掌控资源时,巴结文化就会逐步淡化,酒文化就会消散。
三是市场经济促进就业双向选择,推动契约文化构建。企事业单位首先要对职员讲契约,职员对企事业单位讲契约,干多少活挣多少钱,空谈理想和奉献,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不吃大饼了。而且,计划经济下,上司掌控所有资源,市场经济下,上司掌控资源越来越少,不能给下属解决户口、房子等资源问题,下属巴结上司的性价比断崖式下跌,没有利益驱动,下属凭什么喝酒巴结你?
四是互联网时代,促进“去中心化”发展趋势加快。互联网经济,打破了时间、空间、交易手段等限制,促进个人颜值、智慧、能力、才华等要素可以流通变现,甚至可以裂变。比如,网红、自媒体作者、知识变现者,等等,他们依靠个人IP通过粉丝变现获取财富,不需要看上司的脸色,甚至不需要上司这个“物种”。还有一些职员开始提倡主业与副业双轮驱动,甚至副业跑赢主业,经济实力硬了,不愿意用酒文化巴结讨好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