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人的博客:http://codelifeliwan.github.io/ 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设计模式]系列内容请点击:https://www.jianshu.com/nb/45937362
定义:
定义一系列算法,这些算法对外拥有统一的接口,程序在运行时可以动态选择这些算法
理解:
就是使用一个接口定义一组算法(业务逻辑处理方法),子类实现算法接口,客户端调用的时候可以自己动态选择这些算法,本模式可以使得算法可独立于它的客户端而变化,关于说明,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7558249中一段话说明如下:
“在软件开发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实现某一个功能有多种算法或者策略,我们可以根据环境或者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算法或者策略来完成该功能。如查找、排序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硬编码(Hard Coding)在一个类中,如需要提供多种查找算法,可以将这些算法写到一个类中,在该类中提供多个方法,每一个方法对应一个具体的查找算法;当然也可以将这些查找算法封装在一个统一的方法中,通过if…else…或者case等条件判断语句来进行选择。这两种实现方法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硬编码,如果需要增加一种新的查找算法,需要修改封装算法类的源代码;更换查找算法,也需要修改客户端调用代码。在这个算法类中封装了大量查找算法,该类代码将较复杂,维护较为困难。如果我们将这些策略包含在客户端,这种做法更不可取,将导致客户端程序庞大而且难以维护,如果存在大量可供选择的算法时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使用策略模式可以在不修改客户端和其他算法的情况下,动态添加算法,且客户端可以动态选择算法。
方法:
可以参考状态模式State
适用场合:
相关算法系列:比如排序算法,有各种排序算法,每个算法就可以定义一个具体的算法实现,客户端使用的时候再选择。
许多相关的类之间仅仅是行为有异,同上一条。
算法使用了客户端不应该知道的数据。
系统中存在多重条件选择语句,可以为每个分支定义一个策略。
与状态模式区别:
状态模式是状态驱动,策略模式是算法驱动,比较绕,也不用特别刻意的去区分,使用时还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