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本书
书名:《心灵游乐园》
作品理念: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未知、失败、挫折、彷徨甚至产生放弃轻生的念头,而我的理念是想人们通过我的文字,感受到生活的正力量,人生的意义,勇敢活着,探索未知的自己。
大家在生活当中面对未知和失败吗?会不会因此自然的产生出焦虑,或者对未来不抱有幻想等等。。。负面消极的情绪。当然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所以在这篇作品中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读完故事的你能有所启发。
我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在家父母都外出赚钱就把我托给爷爷奶奶照顾,因为我是家族中唯一的女生算是掌上明珠了吧,所以爷爷奶奶都非常的宠我,外向的性格导致我的话很多,也很活泼,和村里的男生女生都玩的很好,记得有一次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还把隔壁家爷爷奶奶的草堆点燃了,烧坏了别人家一整面强,乌漆嘛黑的,当时我的心情估计很紧张不知所措吧,时间过去这么久记忆也模糊了许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家里人都没有对我进行多次的指责和打骂,等我长大些的时候他们再讲起来也是当一个笑话讲给我听。小时候还多次的掉进水里,可是每次像有神仙保佑一样的被人救起来,可是说生命力真的很顽强了。
虽然童年10岁以前在生活上都没受过心理或者生理的伤害,可是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吧,觉得自己不够完整,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陪伴一起生活,成长。可是我没有。我也不确定是不是美化了这个场景,可是直到成年我才意识到父母的存在对于孩子的意义重大。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外出开车回来看我,我始终记得那个场景,在夏天农村的夜晚一般都不会太安静,树上的知鸟唧唧咋咋的叫着,父亲偷偷躲在墙角转角处,就等待我的发现,给我一个惊喜,小时候总是特别期待这个场景,可是这个场景总是转瞬即逝的,半小时不到他就会离开我去大城市工作,他开车离开的时候我强忍着不舍笑着跟他说:“爸爸,再见”然后钻进被窝,下一秒便低声哭起来。
小时候对父母抱有的依赖感真的特别的强。好像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中考我以301的成绩没能上的了高中,只能去读职校,父亲不让。他作为一名生意人觉得我再去读书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就没让我读书了,在这之前我甚至还在幻想着自己大学时代的生活,离开学校那2年总是有不少的人来问我,你没上大学不后悔吗?对于这种问题我都是想逃避的,可是不回答就会觉得不礼貌,所以每次都回复不后悔啊,都发生了,后悔也不能改变什么,或许我很想一个人来问一下我的感受,或者当初我内心选择是什么吧。
那年下学后,父亲不让我出去打工他觉得我什么都不懂,就让我看店(那个时候我们家开卖缝纫机机器的店)跟着他们生活了3年,在店里当了3年的老板,他们不会像老师一样指导你这个东西怎么(学)卖,怎么会让客户买的开心,这个东西进价多少,你能挣多少,都没有,我唯一的学习方式就是照着葫芦画瓢,如果在父亲的眼中你要是做错了,那他就会说你蠢,像猪,这种人身攻击的语言,那可想而知,这样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让我形成了自卑,对自己的不确定性。当然我不想抱怨什么,因为都是经历,也都过来了,或许他的父母亲也是那样对待他的吧。
那3年给我的感觉像一个噩梦,甚至现在写这些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流泪,或许那段经历真的伤害我很深很深吧,不过感觉能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就已经放下是过去式了。我很渴望亲情,可是我想的和我得到的感受到的却不一样,或许他是爱我的,同时他也不懂好的教育一个孩子吧。在那3年期间,没有自我价值的确实,人生的迷茫,让我一度想要轻生,我想象过许多自己死去的画面,但同时也很害怕,害怕死亡,害怕疼痛。或许就是人类求生的本能
3年后我勇敢的离家出走了,以前在父亲面前我一直是胆小、自卑、懦弱的孩子,可是3年前的自救,后来的爆发越发让我觉得我从未放弃自己,我一直在找我自己的价值对这个社会的意义,甚至活着的意义。我的价值,我的可能性。不是有一句话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那就是悲剧。
直到现在因为这次疫情的缘故,在家待了4个月的时间,和父亲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内心中还是爱吧。然后我爱上了学习,爱上了阅读才发现世界这么奇妙,在这个世界上我从不孤独,我一直有我自己,对未来我充满了期待和对未知的觉悟,甚至失败的挑战。是什么改变了我?我想是当时3年前的离家出走的勇气吧,面对挫折的勇气,面对承担自己选择带来后果的勇气。
因为我的不放弃,面对轻生的害怕,慢慢一路走来,没什么特别大的成就,可是越来越认为活着真好,这次疫情带走了很多人,身为一直在武汉工作的我,一方面对那些因为疫情故去的人们表示痛心,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不是上辈子救了天下一般,幸运,能够活着,然后现在给大家写下自己的心情,经历。
所以任何人对你的评价,看法都不能忽略自己内心,其实你一直渴望活着,渴望未知,期待未知。
人生漫漫,希望我们好好活着乐观的面对未知,面对未来。似乎没什么可怕的。你相信吗?反正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