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草原巷子的那个人”、“是不车上还拉两个罐子”,这是说起他的时候,留给人们的大概印象。但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烤地瓜。
清晨,七点,当我见到高大哥时,他匆忙的从巷子口出来,“你等等我,我去给念书的小儿子买个早点。”他边对我说,边小跑着从我身边经过。不一会儿,他手提着包子,带着憨厚的笑容走来,带我走进四小斜对面的巷子,拐几个弯,来到他们现在租住的房子。
一进去,是一间不足四十平米的房间,放着一张床,再往里是厨房,这个狭长的房子,房租一年一万二。高大哥的妻子忙着叠被子,小儿子自己穿着衣服。回收目光,紧靠床放着一张小沙发,沙发前边堵着五、六袋子红薯,这是高大哥凌晨四点,用他的三轮摩托车去市场拉回来的,每隔一天他拉一回,每回拉差不多400斤,这样可供自己卖两天。
2000元开启烤“地瓜”之路
今年40岁的高大哥是我县乔岔滩人,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18岁,在学理发。小儿子今年9岁,上一年级。为了孩子上学他们一家搬到城里来,一开始干着回收废品的活儿,但是干着干着,收益越来越少。他就将废品站转给别人,思谋着干点儿别的。
2012年,高大哥去内蒙转的时候,无意在街上看到一个卖红薯的,这个人的红薯是装在瓷罐子里卖的,罐上写着“地瓜烧烤”,其实就是烤红薯。高大哥观察了一会发现,当这个人卖出十个红薯的时候,普通烤箱的人才能卖出一个。于是,高大哥就上前去询问,讨教。随后那个人就将烤地瓜的制作程序,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了高大哥,并带回家教了几天,前提是高大哥给了那个人2000块钱的学费。
当学有所归,高大哥就立马付诸行动,将烤地瓜所需的设备、材料准备好,从外地定回地瓜,买来瓷罐子、木炭等,然后就进行实验操作,“一开始烤出来,就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尝,大家都说,‘可以着了,你可以卖了’我才开始正式在街上卖的 。”
第一天,第一次卖的时候,高大哥都不好意思开口喊“卖无皮地瓜”几个字,“感觉不自然,后来一想,为了能挣到钱,怎么也要喊出来。”就这样,2012年,他成为草原巷子中段的常客,人们由此记住了他,因为无皮地瓜,在神木仅此他一家。
刚开始,高大哥一斤卖6块,后来一算账,不挣钱。他就改了价,一斤卖8块钱,和内蒙一个价。这才有了长余,每天可以卖600多块,除去红薯、木炭、三轮车油钱,一天的纯收入就是200块,一个月差不多能赚6000块。大家笑称高大哥也是“白领一族”。“没有什么好做的,比跟工强些,将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整整三年 与红薯不离不弃
笑容背后的辛苦,只有高大哥自己知道。每天手机闹钟凌晨四点,准时响起。他开始了一天的卖红薯生活。先将红薯的皮用剐子削掉,再用刷子将红薯的表面挨个洗干净,最后进行烧烤,用木炭层层烧烤,来回不定时的翻腾,随时控制火候,要不然会烧焦。
当高大哥早上九点半准时出去卖红薯的时候,他的妻子就在家里削红薯皮,为第二天做准备。一个人每天要削近200斤的红薯,差不多400颗,一削就是五个多小时,“中午我抽空给孩子做饭,锅灶也不洗,等下午做的时候一并洗,能节省时间。”高大哥的妻子说。最近,由于他的妻子劳累过度,去北京做手术刚回来,不能拿重的东西,也不能接触凉水,所以高大哥的母亲,来给他们帮忙做饭、干活。
高大哥的母亲看着高大哥每天这么辛苦,不由的说,“我的这个孩子,受了可多苦了,17岁就出去打工,搬砖扛石头,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我们父母没本事,只能靠孩子自己挣了。”母亲眼里泛着泪光。
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看到高大哥两口子,能和和睦睦的过日子,老人的心里很是高兴,“两个就要和和气气的,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了。”
皮坚瓤甜 温暖冬天
高大哥,每天都是将红薯卖完,才回家。记得前两年,卖的很快,每天赶在下午两点之前就卖完了。但今年过来,要等到下午五六点才卖完。不管迟与早,快于慢,从8月至次年4月,近7、8个月,高大哥每天都坚持出去卖,日复一日,整整三年。
除了给亲戚行李时会耽误一两天,要不然每天都出来卖!“你今天不出去卖的话,人家想吃了,你则不卖了,那样不好,再说自己也是为挣几个钱。” 另外,每天都有二三十个人,给他打电话要买红薯,“一般都是开门市的,走不开。附近的话我就给送过去。”而且,和他买红薯的都是回头客,住在县医院附近的人,专门开车过来买,顾客笑着说:“买你的红薯不心疼,心疼我开车过来的油钱了。”
人们之所以,经常光顾,是因为他卖的烤地瓜不仅吃起来方便,无需剥皮,更重要的就是“好吃”。用高大哥话说,就是无皮无茎,皮坚瓤甜。
一个人,一辆车,两个罐,不仅给大家带来的是口感的红薯,还带去了冬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