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年初成为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每周六晚上听更新的书籍,就成了每周最期待的事情之一,而今晚的这本《学会吃饭》,在上周听完《机械宇宙》后,就特别期待。我一直知道自己存在不规律饮食、不够节制自律、导致体重浮动挺大的现象,那么我们、尤其是我自己到底该怎么“好好吃饭呢”?
本书中提高,我们进食的原因多种多样,懂得区分,才能更好地掌控饮食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①生理饥饿:饥饿感是身体产生的重要讯息,也是最健康的进食模式。作者说,联结饥饿感,是盲目饮食最强大的刹车系统。
②看到食物:只要看到、想到或听到食物,就诱发想吃的渴望。
③记忆:喜欢某种食物,和过去的经验有关。比如,生病时候妈妈做的葱油饼,过节时候才能吃到的红烧肉,生日时候才会买的蛋糕等等。
④社交压力:因为身边的人都吃,所以我们也照做了。比如,和朋友逛街,有人提议吃甜品,你怕被说不合群,也点了一份。
⑤说服我们自己吃东西:利用自己的想法把进食合理化。比如说,“我只吃一口。”
⑥想要做“坏事”:长期节食者常出现“我想要做坏事”的想法,于是在挣扎中进食。这大多和我们的成长背景有关。
⑦想要被安抚:在压力、悲伤、愤怒、焦虑、疲倦等状态下,比如失恋后的女生,经常会把高热量食物当作自我安抚的工具。
以上7个原因,其实仅仅只有第一种“生理饥饿”后的进食,是最健康的进食模式。而其他几种情况下的进食,往往会导致热量过度摄入、引起体重上升。
对于我自身来说,过度摄入热量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不想浪费;二、改善心情;三、无法控制。
“苦孩子”出身的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不能浪费食物,因此当外出聚餐点菜太多、或者是自己做饭太多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的倡导“光盘行动”,尽可能的将餐盘中的食物全部移到“肠胃”,这就导致胃被撑得大大的,导致摄入远超身体需要的热量。
工作压力太大,或者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也会通过食物,特别是“甜食”,比如巧克力、蛋糕、饼干等来改善心情,的确,美味的食物有着难以想象的“治愈能力”,能够清除内心很多的阴霾,抚平内心的很多波澜,我们喊着“唯美食不可辜负”的同时,其实,正在辜负着自己的健康和美丽。
美食带来的诱惑,不仅仅发生在需要被安抚的时刻,还有抵挡不住的诱惑。每次逛超市,总会在打折食品前犹豫好久,最终说服自己:搞活动啊,错过了就损失太大了,买回去我只慢慢的吃,一周吃一点点。然而,往往是心满意足的提着一大推零食回家后,不管是已经21:00,还是22:00,总会迫不及待的打开,窝在沙发里,边看肥皂剧边吃零食,然后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开心的自我安慰:这才是是生活啊!
针对以上三种原因,制定告别暴饮暴食的方法:
一、开心吃,不一定要吃完。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旦为了避免浪费,而吃的干干净净,往往会把胃撑大,导致未来摄入更多的食物。所以,我们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量,尽可能按需点菜/做菜,实在吃不完,可以选择“打包”,留给下一顿,没必要吃的干干净净。
二、培养外在智慧和兴趣爱好
消除压力、获得内心愉悦的方式,除了美食,还有很多健康且有效的方式,比如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
①运动。运动不仅能降低疾病风险,也能协助我们改善体态和燃烧热量。对于久坐不动的人来说,每周75分钟的快走能增加两年寿命,也就是说,每天只需10分钟,就能改善你的生活质量。
近些年,专家提出“跑步者愉悦感(runner's high)”这一概念,是指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肽”,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作用于人体能使人产生愉悦。但这种内啡肽,一般只能存在2至3天,要使大脑不断分泌内啡肽就必须进行健身锻炼。这些运动包括跑步、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划船、骑自行车、有氧运动舞或球类运动(例如篮球,足球或美式足球)等。
②阅读和写作。阅读是我从小便养成的习惯,小说、散文、历史、人物传记等,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尤其是小说和人物传记,往往让我废寝忘食,泪流满面。写作,是从2018年开始恢复在简书上面更文,一周1-4篇,不多,但是坚持不断。而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仅能够收获喜悦和满足感,更减少了自己对美食的依赖。
③听歌唱歌。以前只是喜欢听歌,喜欢那些唯美的歌词或者是清灵的嗓音,明知自己五音不全,就很少在众人面前唱歌,偶尔也是兴致来了轻哼几句。后来,认识阿伦,他嗓音不错,肺活量也很大,一些俄语歌曲唱的很棒,我们便开始去KTV。还记得我们两个第一次去KTV是在毕业答辩完,身为答辩秘书的我,感觉终于告一段落,急需好好释放,那一次我竟然意外的成了“麦霸”,发现自己竟然还能获得80分以上。之后便获得信心,经常在周末粘着阿伦一起去唱歌,后来发现,一边唱歌一边加上肢体活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有一定减肥效果,而唱歌的时候,往往也是没时间吃东西了。
④演讲。我虽然是个外向的女生,却是一个不喜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胆小”的女生,更不要说是万众瞩目下的演讲。但是后来,因为投稿被选为大会发言,必须在大会上演讲,便只能硬着头皮,先是参加樊登读书会的线下读书分享,之后参加单位的读书比赛,慢慢的,也能够不再那么磕磕绊绊的演讲,而心脏的加速跳动、血流循序的加快,也大大提高了脂肪的燃烧。
樊登老师很多次提到“正念”:比如《心流》《正念的力量》《一平方米的静心》, 那么什么是正念呢?
念(巴利文:sati,梵文:smṛti,英语:Mindfulness 或 awareness),又译为念根、系念,佛教术语,五根之一。念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修行者将思想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就称为念。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正念练习不仅能降低日常焦虑、压抑,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满足感。
以下练习,将培养我们正念进食:
练习1:正念呼吸
①运用腹式呼吸做三到四个深呼吸,肩膀放松、肚子放松。腹式呼吸是把气吸到腹部去。可以把手放在腹部上,吸气时,腹部顶起来,呼气时,从腹部把气慢慢吐出来。
②呼吸慢下来,找到平常的呼吸速度和节奏。
③跟随呼吸,留意整个过程。吸气时,空气是冰冷的,吐气时,空气是温暖的。
④走神时,用呼吸把注意力带回,察觉当下的每个感受、想法、情绪和经验。比如,鼻尖空气的感觉、身体的延展或腹部的起伏。
⑤在你设定的时间结束,静坐10~20分钟。
练习2:迷你静坐
①进行几次深呼吸,放松肌肉。然后,放慢呼吸的速度。
②留意自己的情绪、身体感受或想法,同时把注意力放在想要的位置上。比如问自己:我感觉如何?大脑在想什么?
③察觉你发现的事物,无需批判它们。
④观察它们,然后,选择如何有效响应而不是自动反应。
练习3:正念进食
①准备四颗葡萄干放在面前,闭上眼睛。通过迷你静坐让自己变得平静专注。
②张开眼睛选择一颗葡萄干。留意它的大小、质地,就如同从未见过或吃过它一样。闻起来如何?轻触嘴唇时什么感受?
③闭上眼睛,将葡萄干放进嘴里,先不要咀嚼,用舌头碰触,让它在嘴里滚动。留意它给你的感觉和味道。
④开始慢慢咀嚼,充分体验每一口葡萄干的味道。察觉味道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有吞咽的冲动?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⑤继续咀嚼,直到从它那儿萃取出全部的愉悦感,然后吞下。此时感受如何?
⑥用同样的方法吃第二颗和第三颗葡萄干。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哪些惊喜?察觉整个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你是否会批判葡萄干?你对葡萄干了解多少?它在哪儿生产?如何采收和包装?如何从产地到你的面前?
⑦准备吃第四颗葡萄干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想吃它。然后,再决定吃还是不吃。如果决定吃这颗葡萄干,那么,要像吃前三颗一样,用正念的方式。
⑧无论你是否决定吃第四颗葡萄干,想想自己是如何做出决定的。比如,决定过程是怎样的?其间有什么想法、疑惑或担忧?
⑨结束时,进行两到三个深呼吸,把觉知带回身体,接着张开眼睛。
很喜欢《中庸》里面的这句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是啊,我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知道真正的滋味。快餐、快文化,让我们忘记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仿佛,食物仅仅是为了提供身体需要的热量、满足口腹之快,却疏忽了那份鲜美带来的愉悦。
我们需要逐渐放慢,正念的生活、正念的饮食,打开味蕾,去细细的品尝食物本真的味道,以及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