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努力看这本书,尽管不是太懂,但是尽量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内心,有太多的不安和恐惧。我特别害怕独自一人去面对生活,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但又总是在他人快要走进友情生活时去推开,我常常感觉自己孤独,不被需要!我总是需要去向父母证明我过的很好去得到他们的认可……
我对着书一点点剖析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尽管我并不会做家排,但是也发现了一点秘密。可能我内心这些原始的恐惧害怕,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真的根本不是我的。
我有2个姐姐,1个哥哥,但是我们很少又太多的交流。我总是在内心里关心他们,但是不会表达。我害怕亲人之间的电话或者视频时无话可说的尴尬!
因为孩子多,妈妈也很少能个个顾及到,但是我从小被别人说成是多余的孩子,让我对妈妈特别讨厌。我认为她根本不爱我,只爱儿子。我总是需要去跟哥哥争,以此来得到她的重视。
记得我上小学5年纪是,游泳溺水,差点就被淹死了!村里的两个小伙伴为了救我都差点被我按下去!我与死亡擦身而过,呛水后全身发麻,特别是头皮,像长满了风疹,哥哥带我回家,我坐在后门口一边呆呆的哆嗦,好像没哭。妈妈跟个没事人似得,清洗我的衣服。我不记得她说了什么,反正她没有表现太多的关怀,和害怕失去我的感觉!甚至没有拥抱一下,我当时对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觉得她应该真得不是我妈,我真得是捡来的!
那天我睡的特别早,但是根本没睡着,我在校床上蜷缩着身体,一边哭,一边想像着她会不会来看看我。我很渴望她主动关爱我一下,但是没有!
6年级,我开始住校,第一次发烧,我在宿舍躺着不动,那时的老师特别年轻,大概20多岁吧!他去宿舍看我,问我哪里不舒服,我一听就开始哭。老师都跟着慌了,怕是有重大毛病。其实只是我觉得被人关心一下,委屈的哭了!这毛病至今都是这样,渴望被关怀,又拒绝被关怀!后来妈妈去看我,我印象中她就去了那么一次,她从来不去学校看我的。当时真的有个感觉,想跟每个同学说,我妈妈来看我了哦!
15岁时,我在中考,爸爸重病,差点就死掉了。考完上半场,哥哥带我去看他,我在医院哭,害怕没有了爸爸。其实也不太懂,就是看到他那么虚弱,我就吓哭了!小学后我很少当着家里人哭,但是那次哭的可伤心了。
考试后一个暑假我都在家帮妈妈照顾她。我第一次来例假,妈妈真的是太马大哈,根本不曾注意多这个问题。我记得痛的死去过来,鲜血真是滚滚直流,同学又拉我去学校拿通知书。我竟然忍痛跟着去了。但是从那以后例假量就开始减少!
妈妈是从大山里远嫁过来的,为了一口吃的。她有很多弟弟妹妹,作业老大,她像家里的第二个妈妈,要去照顾弟妹,承担家务,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外祖母根本不可能给她更多的关爱,她不曾得到过,自然不知道怎么来爱我。
通常本地人是不会娶外地媳妇的,除非是家里穷。爸爸那时家里真的是穷。住的房子都没有。妈妈过来也苦,跟着搞集体,拼命的想把日子过好,但是一年干到头,竟然还差队里的工!她那时那么小,从没出过远门,她说怀着姐姐时,心理都准备好了随时被抛弃,带着孩子回娘家的想法!她身上总是随身帮着外婆给她十几块的救命钱。家里再穷,她都不拿出来。那是她唯一的退路!她说,即便怀着孩子,她都不知道爸爸可不可靠。
我应该有三个姐姐的。但是第二个姐姐在出生后夭折了,她怀孕时干活太辛苦了。那时刚刚分出来单干,包了很多地,种蓖麻。太辛苦,这个姐姐出生不到一天就离世了!虽然那时对于孩子没有现在这么重视,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肯定是难过伤心的!
爸爸在15岁就没有妈妈,没有人管,祖父对他应该也是很粗糙。听爸爸说,祖父对于伯伯和大妈妈一家更好。大妈妈生了5个女儿才勉强得了一个儿子。比我的大姐还大。祖父对于伯伯一家更帮衬一些。爸爸几乎是从小就要为生存打拼!
他连基本的保障都得不到,野惯了的孩子,心理估计也健康不到哪里去!家里人男人少又穷,他也总被集体队的人欺负!好在他上进,也聪明!知青下乡时,他能写会画,跟着宣传队过日子,也还安逸!只是知青返城后,他并没有跟着去城里发展。
后来生活所迫开始做生意,他带着妈妈和姐姐们跑运输。也赚了很多钱!但是他对未来的不确定,不安全,最终让他选择了回农村。一步错,步步错的走了一生!
我点滴回顾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我觉得我身上所有的那些特质,真的是来自他们,来自他们不曾拥有过的母爱,来自生活太不确定,甚至是随时经历抛弃流浪,甚至饿死的恐慌!
他们不曾拥有过,怎么知道如何给我?他们经历过的心理创伤,有直接的遗传给了我。那些感觉,或许真的不是我的。
《终身成长》一书里,提到的成长型思维也认为,大脑是可以成长的,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情绪是不是也可以被改变。
尽管这样的追本溯源,我不能确定我内心的恐慌会很快被赶走。但是即便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也应该去试试,让自己更好,更健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