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扯书,松松心
说好的工作呢,em......倒怎么不见个起头,先活着再说吧。昨晚逝去的夜晚里,为了能够读完《徐志摩自传》,不惜当了一回守夜冠军。越读到后面,越读不下去,因为早已知道了结局:徐志摩会死在1931年的一场空难中。在他写给陆小曼的信,信上的时间把他的死期推得越来越近,我的心越发揪住不得松,你要曾得知,徐志摩已经是位驾鹤归西的才子,但翻开他的自传,里头并不是按传统的传记小说那样写,比如写什么在哪一年,哪一个略带祥光的地方降临充满罪孽的人间啊,这些东东只在他书里的后记中潦草几语就完了。相而反之,这本传记更多的只是他写的随笔、日记以及写给别人的信。这些文字遗产出自徐志摩之手,使得读的整个过程就是与志摩谈心。
过往的阅读只是单纯地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而这次可是一个参与度极高的会话者。
读完徐志摩,对接近一百年前的文人世界充满着向往之心,我向往的是他们彼此交流的精神世界,当我看到徐志摩心平气和地说出他与谁谁谁一起吃茶,交舞,那种羡慕岂不是三言两语能描述得了,光是一个胡适就让人欲罢不能。唉,感慨时间不可挽回,再多的经典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认知上,不悔不悔。
在此献上这位浪漫情子的标杆话语:“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接着来就回归到现实里去吧。书一合上,点子都转到一字去了,脑袋愈发混账,迷迷糊糊,说一不二,倒在床上。漆黑中,宁静自我,速速入睡。原以为想着会梦到徐志摩、陆小曼,谁知并非如此,且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加上还是好几个梦拼凑起来。但总的来说,我作为梦的受梦人,在几个梦中,我发现我自己好像在寻找一些什么。早上九点过一点点,我才眯起朦胧睡眼,头颠颠,四肢软绵绵。在去厕所的途中,脑子的浓雾渐渐淡去,思维逐渐呈现出脉路来,既然我感知到自己的梦是要自己去寻找什么。于是又联想到自己前阵子读到的一本荣格大师写的《人生信仰》。
书中说到人的梦具有三大作用:1.借以梦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2.梦具有预言性质;3.梦具有引导性。那敲敲脑袋,我这个梦岂不是正中梦最后的用处吗?那既然如此,梦引导我去搜寻,虽然不知道要寻找什么东西,但就是要去寻找,简而言之,我要踏上一条探寻的道路。
探寻的话,十来年以来,不长不短,我一直都在探寻自己,时常在想,我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我探寻的方式就是海量阅读。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自己就有个声音在我耳边萦绕回响着:看书,书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读起书来。你问我有找到答案吗?有!在这仅读过的几百本书中,我恍若经过好十几个人生那样,我找到了如何与人相处的答案,见到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这个交际问题,我以前是一窍不通的,我可记得有一回,初三的时候,我去办公室去找班主任请假,走到办公室,没见着班主任,接着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吖,怎么没老师呢?”。要知道当时办公室里可是还有五个老师坐着,有一个抵不过怒气的女老师,就狠狠地对我说:“这里怎么会没老师!我们不是老师啊?”你看,那个我到底有多傻气。
满嘴蠢话,那就是不曾阅过书的我,博览群书以后则不是这个样子,看到人会自然而然地打招呼,虽然有时也会蠢语欲起,但也会及时止控着。读一本小说就好比跟着主人公经历一次人生,如此而已。精神世界经历得多了,就会返现于现实世界去。就这么一回事。
最后,就用《第一夫人》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作结尾:我读过很多书,很多时候,书中的人物来得比现实里的人还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