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买了一本书,一直未曾开封,最近烦心事颇多,毫无头绪的烦躁,于是放下所有的事,自己一个人独处一会,让自己静一静。就随手翻来了这本书——《千年一叹》。
仅一前文自序,便使我深深入迷,迷上了作者,迷上了作者天南地北、浪迹天涯的人生经历,也更是被他在极端分子与匪徒之间的战争情况下写作的环境所着迷。
略读十数页之后,才发觉,这千年的一叹,不仅仅是余秋雨老先生对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简简单单的感叹,而是把如今隐隐约约闪烁在大地上那星星点点的余辉又叹亮了一次。这一次,是由余老爷子的笔尖叹出的,这一叹叹出了属于它们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离我们忽远忽近,像是警告,又或是哀求。
曾经无数次的为如今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所自豪所骄傲,然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应该自豪的。一种文明的兴起只不过是毁灭和建立在上一种文明之上罢了,甚至或许不是文明,对后世也许更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留给后人的只有遗憾和叹息。
这本书里有段话是值得如今的人们思考的“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则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变得易于把握和理解,这种方便原则与伟大原则处处相背,人类不可能为了伟大而舍弃方便。因此这些古迹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新的东西所替代。但是正因为如此,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的悲怆: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多少瑰宝,可又有多少真的在遗留,又有多少还在被一些无知的人们依然践踏。
想到这些,我继续回到书中,去领略,去见证,被触动,去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