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欢乐颂》,每次看到樊胜美哭,都有一种对原生家庭的无力改变之感。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人的内心多少有点樊胜美。
很多人比樊胜美幸福,有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家人健康,不用负担家里的经济支出;很多人比樊胜美不幸,没有美貌,没有爱人,没有像样的工作,可能还没有健康的身体。
哪怕今天还算富足的小家庭,一场疾病,一次投资失败,可能都要面临与樊胜美一样的选择。幸与不幸之间来回转换,唯一不变的是自己与原生家庭剪不断的羁绊。
以当下时刻为结点,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影响你成为现在的你,不严谨地说,这类似于沉淀成本。二是你为它将来需要支付的成本是怎样的。婚姻如果以门当户对为前提,在原生家庭改变无望的情况下,唯有降低成本,增加自己的“身价”,才可以找到“身价”不低的人。所以怎样嫁得好的问题,又变为自身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的问题。
1、原生家庭的沉淀成本
或出于内心对家庭的忠诚,或出于从小的耳濡目染,我们主动或被动地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比如樊胜美,她母亲遇事习惯推给可以依靠的人去解决,在她与王柏川确认恋人关系之后,每每遇到问题,都会寄希望于男朋友。这种亲密关系中不分界限的习惯,从原生家庭,衍生到自己未来的家庭。还比如爱吵架的家庭中,子女往往情绪控制能力欠佳;不重视教育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放弃学业;父母沾亲带故的思想严重,子女也会有相似的痕迹,就像《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违规帮助远近亲与他家庭的熏染不无相关。可以说,我们的三观中,都有和父母家人相似的地方,而这相似的地方,有正面的热心周全、勇敢坚强;也有往往有落后的,甚至是粗鄙的。
我们无法降低已有的沉淀成本,却可以止损。负面感受源于认知。当我们觉得生活不如意时,往往归结于外界条件,出身不好啦、房子太小啦、赚的太少啦、同事讨厌啦,看起来影响我们情绪的都是这些外界条件,但是同样的外界条件下,有的人却积极乐观日日进步。所以说所谓的外界条件的限制往往是我们逃避的借口,实际上是认知出了问题。
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樊胜美在31岁之前一直划不清自己与他家人的界限,丧失自我意识,在朋友与恋人的帮助与提醒下,她开始有意识地设置底线,开始学着逃离原生家庭的漩涡。改变认知很难,过程也很痛,但总比原地踏步一如寻常好很多。
在改变认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保留自我意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果敢与坚持。樊胜美的问题在于大包大揽不分界线的满足家人的索取,助长家人的依赖。她源源不断地为原生家庭输入,这个行为背后与家人变着法的“你有本事就该多承担责任”这种催眠相关。可是爱家人与“能者多劳”本来就不可以划等号,个人如果没有顽强的自我意识与合理的价值准则,在不断地偷换概念中,很可能被成功迷惑。有自己的独立认知,以此为中心进行判断,才能避免各种催眠。与31岁之前的樊胜美对比,关关自己独立的判断体系就比较完整,尽管在家人的强迫下她看起来温温顺顺地去相亲,可是母亲期待她“嫁得好”的催眠并没有起到作用,她明确自己要找一个喜欢的人,要有独立的事业,如果她同意与妈妈所谓的适合的对象结婚,恐怕未来的幸福程度也不甚乐观。
2、 原生家庭的未来成本
前几天几个姐姐讨论孩子成家的问题。其中一个姐姐明确表示,将来她儿子结婚,肯定不找农村家庭的。“我可不想我儿子帮人养家。”我问“现在很多农村家庭也很殷实,对于条件不错的农村女孩,也不考虑吗?”大姐说“那也不行,万一父母有个大病,多少钱够花啊,闺女不能不管吧?我可不想让我儿子那么辛苦。”后来我明白了,她担心的实际上是一个未来保障的问题。在所有的未来成本中,生活费有限度,医疗费是无底洞。王柏川的妈妈在意的不是樊胜美给家里固定的生活费,而是不可预知的源源不断的意外。如果她母亲再生个大病,她能忍心不理睬吗?大病医疗,这是每个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前些时间父亲住院,周围病人家属讨论最多就是费用问题。那时候我问自己,如果我家的治疗费用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在社保报销后仍然无力支持的话,我该怎么办?我要卖掉自己的房子吗?我可以面对自己负债累累吗?老公再支持我,他有义务过那样拮据的生活吗?如果我放弃救治,我今后会心安吗?
我被自己的假设吓到了,闲暇期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其他家人买一份补充医疗保险(50岁以上的一般每人一千多元,年轻人一年几百元,我不是卖保险哈)。保险对富人来说是理财、避税手段,对普通人来说,是生活必须。可笑就在于,对于必需品,很多人都是不必须的态度。在医院我谈到消费型保险时(年纪越大,返还型医疗保险越不划算),旁边的阿姨说“这要是不生病,钱不是白扔了,还不如把钱给你妈实在。”给车上保险舍得,给人上保险浪费,感情人命还不如车。
补充医疗保险,对穷人来说,是降低未来成本花费最少的手段,甚至可以说,同在北上广早买房一样,是提升物质阶级层次的捷径。不知道樊胜美在学习理财时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用她几件衣服钱给他父亲买份补充医疗保险。
3、增加身价
自己足够好是嫁得好的前提,门当户对的婚姻更容易持久与幸福。门户不应作狭义的解释,原生家庭之外,它还包括相貌、内在、职业能力等诸多要素,它应该是家庭结构与个人结构的综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啥部分原生家庭不相当的婚姻会幸福,而有些原生家庭相当的婚姻又不幸。
通过改变认知与购买保障,可以尽可能降低原生家庭的负影响,提升原生家庭的价值水平。但总体来看,这种价值的提升程度是有限的,属于止损的阶段,整体价值的提升依赖于持久的收益。
相貌
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合适的穿衣打扮可以为女生加分,樊胜美把主要精力放在逛街与打扮上,意图通过美貌嫁个好人家,只是遇到的多是纨绔子弟,在关键时刻,他们连一万元都舍不得拿出来帮助她。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为什么有钱人的妻子都相貌平平》,文章把有钱人分为富一代、富二代、暴发户与精英。在于美女过招这件事上,富一代太精,宁要糟糠之妻;富二代太花,一边娶,一边玩,强强联合才不担心女人骗财;暴发户太俗,没品位,找美女为了面子,把女人当玩物;精英眼光太高,美貌和智慧相比靠边站。樊胜美注定难以单纯通过美貌获得幸福富裕兼具的婚姻。打扮是个边际收益递减的活儿,干净利索就好,纠结A口红还是B口红的时间,远不比看两页书来得实在。
职业能力
人的底气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经济实力依托于职业能力。认清自己可以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付诸努力。在职业之初,弱化“薪水”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警惕“稀缺”给人带来的局限性。一个高中同学,家庭贫困,下面还有三个兄弟姐妹,一般来说,类似的情况都会选择毕业工作以缓解负担,她自己通过勤工俭学做项目,一边支持家里,一边紧衣缩食攻读硕博,申请国外学位,游历欧洲,即将拿到两个博士学位,活泼开朗,气有芳华。在稀缺的物质面前,她顶住压力,选择最难走却是自己最认可的安排,我相信这样的女孩未来不会差。
内在
内在包括个人性格、修养、内涵等,如果原生家庭带来的多是负能量,要学会从心理上隔离,不断暗示自己“家是家,我是我,我要为自己而活,我不要再让原生家庭影响我的孩子”。加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再好的男人都耐不住情绪无常的考验,男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机器猫。通过多读书,多经历增加自己的见识。交一些有趣的朋友,多维度看待世界。方知人与人之间,以心相交,才可持久,恋爱更是。
拎得清的樊胜美,再努力一点,也许会说“生活不都是宿命”。
(我是林双,喜欢晒太阳、看小说和骑车。除了爱家人,还希望世界更美好。简书:林双。个人公众号:理性的林双儿。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