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食堂吃早餐,吃了两个包子一碗稀饭,然后签字准备走人。三姐叫住了我:“你多吃两个包子嘛!”“饱了,差不多了。”她又说:“那些吃两个包子的老师都隔天签一下字。你也隔一天写一次吧?”“谢谢!算了,我血糖偏高,少吃点好些。”
三姐为我好,学校这学期才规定,吃早餐不限量,都给两元钱;她觉得按照五毛一个的包子,我是亏了:因为以前刷卡和给钱的时候都是一块钱。有时候拣包子的时候给我加一个我也吃了,有点饱,但我还是要领情,就和现在她让她隔天签字一样,是三姐对我的关怀,所以我走的时候,笑着对三姐说:“我明天早上吃了就不签字了嘛。”三姐笑着给我挥挥手。
走出食堂,秋风送爽,空气里还有桂花的余香。心里温暖而舒畅。饭前我量了血糖6.1,还算正常。
说起吃的,我想起了小时候吃肉丝的经历。
小时候家里不宽裕,但我们从不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包括我爸妈在人家家里干活(那个时候的风俗这种是可以带一个小孩儿的),我们都不去。也许是要保持读书人的那份尊严,或者是清高。爸妈祖上都是富裕人家,至少也是地主,都识文断字,读了不少书。对我们家教甚严。
可是,有同学给肉丝吃,我是接受的。
每每雨后的下午,那个时候还是生产队,全队的大人统一劳动,不放假,一般下大雨才停半天,而放假最多的,也是这秋雨绵绵的时节,活不多,地里太软烂。家里大人就有时间做点好吃的,也不是家家都有那个经济条件,除非谁家有亲戚串门。
下课了,有同学故意碰你一下,或者对你狠狠的点头,或者不停的眨眼睛,或者朝门外歪嘴,或者反复向一边甩头…这是我们的暗号,多半要分享美食。于是我们三两个同学,装着漫不经心的,又急冲冲的挤出教室门。往后走,再往后走,靠墙,背上都是泥墙上的灰,屋檐水滴进脖子里,冰凉也不在乎,灰暗的天空,在眼里还有些明晃晃亮眼,光脚走在光滑的石板上,心里美滋滋的。其实那是一种荣誉:人家叫上你,是认可你。也有没被叫上的,察觉了我们的秘密,尾随跟踪,也想来分享一点美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取消本次行动,听候通知。有一次,为了躲开我那个姓黄的同桌,他太邋遢了。我们行动了三次,最后雨停了,放学后,在山坡上的黄槿林里才得以分而食之。
其实吃的也不贵重,记得有花生米,盐菜(腌菜),萝卜丝,肥肉,馍馍…反正觉得稀奇一点的都可以。大家都喜欢吃的是瘦肉。
那个同学,得意的仰仰头,环视四周,看看人齐没,也看看有没有外人。搓搓小手,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纸包,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纸,露出三指大酱紫色的一片肉来,那个时候普通人家调料就只有酱。瘦肉好分,你一丝我一丝的分着吃,有时候还可以分到三丝。说是吃,不如说是咂或者说是抿,尝一下味道而已,比头发丝大不了多少的一丝丝肉,根本不够塞牙缝。可是大家依旧乐呵呵的咂巴着嘴,有人还夸张的舔着手。
那个时候没有白纸,包肉的都是用过的本子和旧书纸,也有用废报纸的,大家都没显示出嫌弃。只有一次,有一个朋友分给我那小块肥肉上,有蓝色墨水印,还有老师批改作业的红墨水印,红蓝白加上酱紫色,我确实没敢下口,假装一口吞了,其实是握在手心里的。回教室后悄悄塞给了我的同桌,他一口就吞了,他很感激我,因为他从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第二天还给我揣了一根烤红薯来,对于这次经历,他现在还记得。我也记得那些雨后的秋天,那个温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