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
那作为同志的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实现自我认同的呢?
昨天原本约了一个采访嘉宾,奈何这个“男同志”要辛苦的带娃,访谈时间一直从晚上9点延迟到快11点,最后只能作罢。也罢,就跟分会里一同采访的志愿者聊了起来。
期间有问到他最初喜欢男生的故事。
当时在读高三的他对同班同寝室的一个同学非常喜爱,两人的关系也是比较亲密。但他也只是默默的喜欢,从没有任何言语或者行为上的表示。
当我问起他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同性,为什么却不会感觉到迷茫和困惑,是如何完成自我认同这一阶段的呢?
他的回答是,我好像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自然而然的喜欢了,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啊。
听完这句话的时候,自己突然有所醒悟,联想到自己情窦初开的时候:
那个人是我读初中时候的班长,长相、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等非常不错,不过他当时是有一个暧昧中的女生同学的。
说起自己对他的喜欢,也就是在懵懵懂懂之间吧,也许是清晨校园里一次迎面走来的微笑;也许是期末考试后的一次难题的精彩解答;亦或许是田径场上百米奔跑的身影。
那个时候还不明白这种情愫是爱,是喜欢还是欣赏?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长得好看而且学习成绩又好,有其他的同学喜欢你,而我也一样喜欢你,没什么不同。
评论里可能会说,你难道没意识到喜欢你们班长的是个女生,你是个男生吗?你是不是对自己的性别认知有问题呢?
不不不,因为家里三代从医的原因,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拿着奶奶的生理卫生这些医术在看得津津有味,所以对于性别这块的认知其实蛮清晰的。
回到上面的故事,当时觉得自己喜欢班长和同班的女同学喜欢班长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压根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喜欢一个人真的仅仅可能是因为 TA ,比如长得对你的胃口,或者 TA 的性格跟你比较投缘,又或者是身上有某种特质和闪光点吸引到你了。这从来就跟性别无关的啊,喜欢了一个人,那个人恰恰就是同性而已,这句话实在要讲烂了要。
试想一下,我们在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会先去考虑到 TA 是一个女人或者是一个男人才决定要不要继续讨厌 TA 吗?不正是这个人身上的某种特点,你不喜欢,比如谈吐、穿着、举止、性格你不喜欢所以才讨厌的吗?至于 TA 的性别不就刚好是一个男人或女人吗,这不是喜欢或者讨厌的根本所在啊!
反推到喜欢和爱,怎么就要有区分了异性爱和同性爱了呢?那么这个设定是否合理,是否太过于片面,是不是那些学者为了统计方便才简单粗暴的划分出来?
为什么
仅仅以性别来区分人类如此复杂的情感联系呢?
根本说不通~
还有开头提到的自我认同,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在最初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没觉得 TA 跟我是同样的性别而感觉到别扭(因为压根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仅仅是喜欢了),反而认为是很合理很正常的感情表达。
那是什么时候自己会觉得这是不正常从而困惑了呢?
是别人~
是别人说男人怎么可以喜欢男人啊,两个女人在一起搞什么啊,真变态!就是这些长期固话的思想和强烈的标签在身边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你,慢慢的你也觉得喜欢同性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是变态的行为,让别人恶心,从而让自己深陷困惑。
奇了怪了,狗也日了,为什么她能喜欢班长,我就不能?原来我TM也是男的!
看到没有,性别在这个时刻悄然降临了,什么对人家的崇拜啊,对人家的欣赏啊统统败在了性别的大脚丫下。
大家都那么做,别人都那么说你不对,所以你也觉得那样做是错的了。
然后,开始想去纠正,然而天性的刻在基因里的东西岂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任人修改吗?
再然后,自我认同来了,在经历纠结、困惑后,无论是从哪里习得的同志知识又将你带回到原点。
说:你喜欢 TA 是正常的,你没有问题。
那么何必如此费劲走了那么一大圈,是什么在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