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5本,而美国则有50本。这样悬殊的差距引起了全国大讨论,于是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高潮席卷而来。
年初,京东发布了2017年全民阅读报告,报告中显示,人们愿意花在购买纸质和电子阅读上的消费越来越多。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国民开始步入深度阅读了呢?
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巧遇沈煜伦的签售现场,沈煜伦身材挺拔,长相干净,2015年出版了《爱是一种微妙的滋养》,尤其是和他的同性伴侣沈肯尼曝光后,沈煜伦一跃成为现代炙手可热的青年作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热捧。签售现场的气氛极为热烈,沈煜伦和沈肯尼的微博粉丝也高达百万,与此同时他们创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所以,在这样一批不断迎合读者的年轻作家出现后,我甚至开始怀疑,全民阅读是不是一场有策划的资本盛宴。
矛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加目睹过这样的场景,他说,现在年轻人读的都是轻松浅显的东西,可是作为作家,我不能为了迎合读者去写一些低浅的东西,我最需要迎合的是自己,我要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深度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面对一些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如果想要读懂,我们就不能像读一些浅显的作品一样被动的接受,因为好的作家,是想要和读者完成一场灵魂上的互动的。所以如果想要完成这样一场隔空的互动,我们就要试着通过作品与作者对话,从而达到思想上的隔空交流。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教我们主动阅读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首次出版是在1940年,这本书一经出版变就受到热烈的追捧一跃禅居全美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如何阅读一本书》一直是教人们如何阅读的经典之作。《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早年因为想做记者,所以去报社打工,为了改善写作,又去大学里读夜校,但是因为他不上体育课,所以并没有拿到学士学位,后来又因为留校任教,而获得了博士学位。今天我们读到的这一版因为查尔斯·范多伦对第一版有了大量的修订和增编,所以最新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由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署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阅读,第二层为检视阅读,第三层为分析阅读,第四层为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这一层次,又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阅读准备阶段,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视力与听力,能够认得字母,因此这一阶段早在7岁左右就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要求能阅读简单地读物,至少是能看图识字,这一阶段结束时,基本上是在小学毕业时。第三阶段,是有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通过上下文意能够快速推测出这些不熟悉的字眼的意思,第四阶段就是增进前三个阶段所学习的技巧。
关于基础阅读,就是说,只要你不是文盲就已经完成了这一层次的阅读能力。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强调时间,这要求读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部书或者几部书的阅读任务。检视阅读的目标要求读者在用一段不论多短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后,都能够有能力判断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哲学等等。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有系统的略读。略读能够在你没有多少时间仔细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仍然告诉你许多关于这本书的事。如何进行略读呢,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做了详细的解释,我在这里归纳如下。
1. 先看书名页序 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特殊的说明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全书主题
2. 研究目录页---以了解全书的基本架构。
3. 检阅索引---以了解本书的议题范围
4. 不要忽略书衣---书衣虽然是宣传文案,但也无疑是对一本书最精华部分的概括
5. 找几篇和主题相关的章节看看。
6. 不要遗漏后记--因为作者往往会在后记或最后两三页重新梳理一遍一本书的重点。
检视阅读的第二步是粗浅的阅读
这个规则比较简单,就是这在头一次面对比较难读的书籍的时候,不要因为困难而停下,而是一口气读完。这样读完之后,至少你了解了一本书的一半内容,而对于你不理解的部分,在第二次阅读时,也能够增进理解。
在进行检视阅读时,尽管时间有限,我们还是有可能会因为一本书的困难而失神,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大拇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然后顺着这个指针一行一行的读下去,这样既能读的快一些,同时因为眼睛随着手指的运动,也不容易失神。当你掌握了这一技巧时,很快你的阅读速度就会比以前快了。
在检视阅读这一阶段,带着四个问题阅读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1)这本书在谈什么---帮助我们找主题;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帮助我们找到作者传达的特殊信息;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可以帮助我们独立的判断一本书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给我们带来资讯和启发。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指在无限的时间里,做是最完整的阅读。艾德勒将分析阅读划分为三个阶段,15个规则,在这里概述如下: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就像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用读哲学书的方法去读哲学书才能物尽其用。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能检验出,你是否真的明白一本书在说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了解一本书的整体架构。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完成上述三个原则。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避免造成因一字多义而与作者的概念出现偏差的情况。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重新架构作者的论述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8)确定作者提出的问题-知道哪些解决了,哪些没解决。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
评论式阅读---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同时建立我们独立的思维。
A.一般规则
(9)只有完成一本书的大纲架构,同时能诠释整本书,才能做出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争论会让批评变得不够客观。
(11)在说出评论之前,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关于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如果无法提出佐证,就必须得同意作者的观点,只有在最后一点时,可以暂缓评论。
阅读的最高层次: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又叫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我们往往要读的不只一本书,但做主题阅读的目的就是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发现问题并对于要研究的这一主题找到相应的答案。当然,只有我们熟练地掌握了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技巧,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主题阅读。同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一样,艾德勒将主题阅读划分为两个阶段,便于我们实际操作。
一、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针对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书中的索引,建立一份准备书单;然后确定书单中与主题相关的书,确认最终书单。
二、主题阅读本身,阅读书单上的所有书籍,先浏览一遍所有的书,找到相关章节细读。然后建立一套中立词汇,至少使绝大部分作者的想法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接着,建立中立的主旨和议题,找出所有作者对于主旨的解读。最后,将所有观点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我们就完成一次相对全面的主题阅读。
艾德勒将《如何阅读一本书》定义为实用性书籍,但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部实用性书籍,因为在指导读者怎样进行阅读的同时,书中也不乏大量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仍然认为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理论类的书籍。书中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四层十一个阶段,四层阅读均为递进关系,每一层都包含着前一层,只有将每一步的规则踏实地完成,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书中讨论的阅读规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书籍,包括历史类,哲学类,小说,故事,剧本,甚至数学科学类。正因如此,《如何阅读一本书》还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如何在各类书籍中运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规则进行深度阅读,虽然不同领域都多少有些调整,但是大体的方向还是一致的。同时,为了增加读者的阅读能力,作者在附录一中,提供了建议阅读的书单,为了配合读者检验学习的成果,在附录二中特别增加了阅读的练习和测验。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朋友圈兴起很多朋友晒马拉松的照片,直到很多没有什么训练基础的人也去跑马拉松受伤后,大众才幡然醒悟,这是一场体育用品公司的策划案。所以在这场全民阅读的大潮下,也难免让人觉得是新一轮的资本策划。但是,阅读和跑步不一样,没有掌握技巧的运动者在跑步受伤后可以停止,而没有掌握阅读技巧的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地买书,读书,最后有可能只是成为新一轮经济利益的牺牲品或者成为某个人设的粉丝。因此,在这样的读书大潮之下,学会深度阅读的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所读的书,都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那就没办法提升他的阅读能力。只有深度阅读,通过与读者对话,才能将读到的书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增进我们的阅读技巧,还能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慢慢学会操纵超过自己能力的书,或者超过我们头脑的书,才能帮助我们的思想成长,增长心智,否则,读书只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