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
社会学习论认为学习的机制有联想、强化、模仿三种机制。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概念,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二、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理论来源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以及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社会交换论创始人霍曼斯,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
霍曼斯提出五个普遍性命题:即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合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詹姆士和米德,其主要观点: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1.三者的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3.行为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4.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5.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6.自我是社会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2.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
3. 个体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四、精神分析论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特别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着决定
性作用的理论,也称为深层心理学。
2.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是精神病学家,创立了分析心理学,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
3. 新精神分析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沙利文、霍妮、弗鲁姆、埃里克森等。
如霍妮的 “文化因素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