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以及创业的初期,对于成功学曾有过一种盲目地推崇,时间一长,生活和银行卡余额便带给了我迎头重击,醒悟过来,发现如今市面上所谓的“成功学”不过是迎合市场的行为,它的诞生就是瞄准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下想走捷径的投机心理。
其实,成功学原本是一门关于自我管理的学问,出发点是积极的。可是,随着功利主义心态的泛滥,成功学逐渐变成了不良商人快速敛财的工具。为什么不要迷信成功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成功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心目中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财富多可以是成功,权利大可以是成功,学术精可以是成功,能够将自己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可以是成功,任何人,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都可以算是成功。可是纵观市面上所有的成功学,几乎只推崇一种成功——财富的成功,这种对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片面的;这种培养市场再收割韭菜的行为,更是扭曲的。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只学针对财富上的成功学不就可以了吗?我的答案是:No!
2、成功学难以成为一门学科
除了第一点所说的“成功”定义不明以外,它还有个致命的问题——模糊性。严格按照那些成功学导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进行实践,能保证成功吗?成功学导师亲自披挂上阵,能保证成功吗?对于以上的两个问题,相信大家的答案都非常明确。残酷一点说,满腹经纶的你,可能失败的更快。如果坚持就能成功,它不是太简单了?如果交钱听课就能成功,它不是太廉价了?对于如何成功而言,根本没有一套普适的理论,它又如何能成为一门学科?
3、成功的例子需要谨慎学习
马云的例子和语录确实是成功学大师里被引用最多的,但是,马云自己也澄清过很多语录并不是他说的,很多传奇的事迹他也没有经历过。另外,马云自己似乎从来没教过别人如何成功吧?各位,迷途知返,迷途知返!马云真实的经历,也不要盲目照搬。
有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在心理学上叫做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由于只考察幸存者的特征而造成了偏差。应用到商业领域中就可以发现,带领阿里巴巴成功的马云被视为 “传奇”,他的言语、行为、思想被广为传颂,争相模仿,可是有很多人,他们和马云一样才华横溢,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追梦途中也经历过无数挫折,却依然失败了,无声地被淹没在创业大潮中。马云所处的时代一去不返,他身边的精兵良将也独一无二,同样的决策,同样的经验放在今天、放在你身上、放在你的行业就不一定对!要谨记,马云只有一个,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以复制。
成功学让你坚持,你失败后找到大师,他说人生在于选择;
成功学告诉你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失败后找到大师,他告诉你人生贵在坚持。
我想起那一年我去算命,老师傅跟我说:“父在母先亡。”
我说,家母已经去世多年,但是父亲还健在。老师傅重说了一句:“父在,母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