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朴树满满一小时的现场,很兴奋的找了台共享单车骑回家,就因为有了这40分钟的骑行,才有个这篇“胡思乱想”。
这次现场,我和朴树的直线距离估计不超过15米,好像很近的样子,但中间却隔着人群、过道、主席台,以及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一个小时,他一首接一首的唱歌,表情及肢体语言都像是虔诚与沉浸,偶尔的只言片语,也都是真诚。给我的感受就是心疼,而这份心疼的发泄口就是用力挥手、唱到破音。
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南山路、虎跑路和钱塘江大桥,这过程也是一直无意识地哼着歌。
如果傍晚骑行南山路和虎跑路,那会看到多么美好的景色,可惜这次已经晚上10点半,已看不清道路两旁的树木和流水。
让我意外的是在钱塘江大桥的行程。这是我第一次在桥上骑自行车,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骑行到桥上时,第一反应竟然是恐惧。是的,就是恐惧,就像过山车、或在顶层天台往地面看的感受,好像路边的围栏形同虚设,我随时可能会掉到江里。而且在窄窄的行人通道上面,竟然还两次需要给电动车让行。短短的1.5km,我非常谨慎地骑了过去。
在整段骑行过程中,让我兴奋的是,在经历了昨天55千米毅行后,我还能正常地骑自行车。
在我和别人兴奋地说我报了50km毅行时,大家都会觉得有些难度。
但是我报名时就没想过中间放弃这件事,虽然我没有长距离走过路,但我的身体好像在告诉我“我可以的”。当然,最后的结果确实是走完了全程。当然,这和一起经历的队友分不开。
在骑车时,我在认真考虑:跑步和骑车我貌似还可以,再认真练练游泳,是不是就可以准备铁人三项了?
当想到铁人三项时,会考虑这个在哪年实现,就想到了目标制定这件事儿。
我在问自己为什么会痴迷于目标管理?可能是想掩盖自己没有了真正目标的恐慌吧。好像在很积极地制定目标,但好像把自己牢牢地锁在了过去。
在2010年的春节期间,我失去了自己从小设定的目标。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死掉了,估计我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吧。如果现在自己出了意外,好像……还是没有什么舍不得。好可惜,原来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是没有目标,所以才好像什么都不太在乎。好像这些也都是借口啊。
这些认识,让我感觉逃出过去好像没有了希望。
今天看到朴树演唱会上的“life is hard,敬每一个顽强挣扎着的还没有挂掉的灵魂”,又看到了“活时尽兴,去无所羁”。
那还是先尽力生活,活在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