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懒得起床,打开床头的昨日计划要读的书,若有所失,仿佛今日不该读这一本的,因为,里面的章节我大致翻了几页,不该如此陌生。没有了心情,只好起床。
上午全家去洗澡了,回来吃过午饭,老公在洗衣服,我则有一下没一下的打扫卫生,千万别说我懒让一个大男人洗衣服,这是有说法的,儿子上次曾说,新年一定得让老公洗衣服,这叫“恭喜(公洗)发财”。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在电脑桌下面,发现了不少宝贝,有侄女的小挎包、妞妞的一只棉鞋、我的一本书《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这是儿子和他的伙伴们的杰作,游戏瘾一发,卧室里乱翻天!我打开一看,正是我心中想要读的那本,因为已经读了几页了。
今天晚上读的不多,二十页左右,内容是关于这本书的序,讲的是薛老师由不屑读教育理论到沉醉其中的变化历程,其中,讲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因为,这也是我有意识地读教育理论的第一本书。
2013年暑假,我和四岁半的儿子去北京探亲,刚到一两天,就接到语文教研小组的通知(曾经参加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暑期一个月共读一本书活动,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因为只是时间上的约定,所以,老公帮我在网上买了正版的书籍,我也免了来回奔波,根据时间,我给自己规定,每天读完四条,刚好需要25天,剩下几天,可以写一写读书心得。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真正实践起来,正是应了这句老话。儿子四五岁,正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在屋里根本呆不住,老公出去办事的时候,我得全程陪护儿子,不敢离开半步,生怕他自己悄悄的出门去或是淘气。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儿子睡着了或是看动画片的工夫,我才可以干我自己的事情。看书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我用铅笔画出感触深的语句和关键词,并且在旁边批注,用只言片语写下自己的感悟。除此之外,每读过一篇文章,我都会在目录下方的题目前打个“√”,以暗示自己又消灭掉了一篇文章,现在想想,第一次读书颇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了。
也许,正是有了这本书的滋养和激励,我又陆陆续续的读了几本,窦桂梅老师、李镇西老师、朱永新老师、丰子恺先生、季羡林先生等等,他们的书籍,都有所涉及。我不敢说,读过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他们的一些做法,却无形中给我树立了榜样。
一个爱孩子、爱教育、爱读书的女子,也许不会获得别人眼中大大的成功,但至少她的心灵不会枯竭,她教出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