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妈和我妹妹的事,从吵架升级到打架。这还是幸亏我最后给拉开止住了,没有造成更严重的互相伤害。其实纵观起始我妈整个人的状在我看来是由失控引发到愤怒最后到狂躁和崩溃的状态。(失控是指:我妹妹没有按照她的要求立刻吃药,两个人反而因为吃药争执起来。事情没要按照她的预计的要求进行。)
我妈当然是爱我妹妹的,但是事无巨细的管理或者说是管制,往往会适得其反。以爱为出发点为对方做事或要求对方,未必就真的能产生好的结果。
前两天的大场面我见的次数少。但我妹妹肯定是亲自体验过无数次。这个事情让我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太过于压抑和难受。足见这种情绪失控的情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实事情在我妹妹主动承认自己做的不对的那一刻就能够终止,但这一幕很晚才发生,并且我妈对她认错态度不够满意(其实已经是被愤怒冲散了理智了)。但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不能更主动积极地承认错误,甚至还和父母打大出手了呢?对比我们兄妹俩的成长环境,我想答案在其中。
粗放型 VS 保姆式
我是在我叔叔的粗放型管理下长大的。核心我来总结就是:抓大放小。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偷抢这类以及上网吧打游戏。其他的事情都不叫大事。因此,我的自由生长的空间非常大。我一路依旧犯着错误走来,但却能被宽容地对待。我叔叔的原则是只针对错误惩罚,而不对我的人格进行贬损,除了皮肉之苦不给我造成其他伤害。因而我对承认错误这件事没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家长对我的批评我能够接受。挨教育的时候,往往双方都比较冷静。我叔叔可能比较克制一些。冷静的我也就在认错时总结出一套认错潜规则。(挨批评的时候要低下头,手放背在后面,挨骂一声不能吭,家长指出错误就要立刻承认等。)而在小事件上(例如学习不认真啊、作业没写啊、一声不吭就跑出去玩到很晚才回来等等),我基本不会受到他的严重责罚。因此我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压力和负担不大,错误照旧还犯,但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成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长成熟,犯大错误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小学的时候成绩比较糟糕,我从来没听我叔叔说我学习不好以后就要完蛋了,未来会出大问题等等。我从来没有那种被自己的家长贴上差学生的标签的感觉,因而心里对学习这件事也没有抵触情绪。我升初中之后能有从头再来的自信和专注,结果赶超了很多以前比我优秀的同学。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妹妹则是完全在爸妈照顾下长大的。我在初三后半段跟他们一起生活之后。他们会干涉的我很多细枝末节上的事情。我还因为放开水壶的方向不对,受过批评(批评的方式让我非常不舒服,倒不是不能改我的问题)。我会因为这种小事被说而特别不开心。所以我今天去回顾过去,感受到的是他们的自恋感和控制欲。更严重的是,我的父母都会针对错误上升到对你的人身攻击上去,这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不是帮助你认识到这次错误本身,或者压根在我看来根本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他们会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上否定你,怀疑你,让人非常难受。因此我一跟我爸妈生活,高度不适应,各种逆反行为,心里的怨气特别多,经常跟我爸吵架。那在我妹妹这里,其实就是转换成了母女的对立了。我妈是管我妹妹的人。在本质上我妈和我爸又是同一个类型的人。他们自己打架吵架过无数次,原因也是我之前说到的由失控感一层层往上升上去的。所以孩子只要一有行动,那必定是有问题,总是看不顺眼去,总是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好,甚至各种否定她。比如上面说到的学习问题,我妹妹高中遇到了学习上的问题。我妈妈会说:“现在成绩这么不好,以后肯定就完蛋了,高二高三肯定跟不上了,那就考不上好大学....” “你看在家都天天不学习,在学校肯定也是没有认真学的。”我妈擅长从一个点出发,把事情往无限坏的方向上延伸(我也体会过)。这事能让人崩溃,基本上就属于无中生有。而且什么事都能按照她这个理论来给你讲,很多时候她的教育逻辑也是这样,叫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一套给我,我肯定受不了,不过我总体接受这样的情况不算长,影响有但不是那么大。我妹妹自然也受不了这种委屈。所以随着我妹妹的长大,在体力上逐渐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她觉得受了委屈挨了骂,她就要还回去。挨了打也要还回去。更极端的就是,家长还没有说出责备的话,她就已经先发制人,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先攻击你。这就是我妈理解不了的,为啥她开口还没说两句,我妹妹就能说出把她噎死的话。其实孩子就是想先封住家长的嘴,免得自己再受伤。家长觉得莫名其妙(失控感),自己明明还没说什么咋就被先攻击了,所以就继续要吵起来(升级到愤怒的发泄情绪),意思是要两个人讲讲理。然而往往这个时候事情看起来就发展成像是我妈在无理取闹的场景了。因为她俩愤怒的时候都是不讲道理的,我妈愤怒的时候我感觉更像没了理智了。你让她冷静一下,她没办法做到发现自己处于情绪激昂的状态从而深呼吸,暂停一下。其实能这么做,会减少事态升级带来的伤害。但真实就是往往接下来都是非常激烈的对抗,然后母女互相伤了感情,缓解很长时间。然后再等待下一次爆发来临。把极端的对抗事件整成了周期性事件了。
我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没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犯得基本上都是踩红线的事。我大概三年级就去网吧了。没错,三年级,前几次被别人带去看蜡笔小新,后来自己就去了玩去了。去网吧这事呢,就是我叔叔的红线,小学阶段基本上因为这事挨过无数次打,还因为这事我离家出走过不止一次。去别人家睡过,还去地下室录像厅睡过。不过这些事解决起来也简单,每次都是我挨一顿打,再接受一番思想教育。我叔叔从来没有在极端愤怒情绪失控的时候跟我沟通过,沟通双方往往都比较平静冷静。比较顺利和流畅的把我的问题解决,这事情就算是翻页了,也很少会二次提及甚至是利用要打电话通知老师这种手段对我进行恐吓。而打电话通知老师,孩子有不良行为的这种事。我爸妈就很喜欢,也很爱利用这个事情给我俩造成心理压力。言下之意是,我管不了你,把你这些丑事说给老师听,让老师管你。我从心里反感这种手段。它本质上就不是想和你平等沟通对话而是要求你屈服,利用孩子害怕私事外扬的这种心理,达到恐吓和让你听话的这种目的。
那么再对比我妹妹的一些事,我有时候真的不理解芝麻粒大点的事也能吵起来?
我的同年龄段和我妹妹对比,我觉得她是比我要乖巧听话多了。在学习上也好,在犯错误的程度上也好,我都是更出格的一个。但我们因为成长于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理念下,我们处理问题和自我反思的方式都非常不一样。反而成了听起来她是问题更大的一个。
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我妈应该适当放手,抓大放小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凡事能够就事论事平等的沟通不夹杂攻击性的词语。这样就能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和自我反思空间,类似最近的冲突就会不断减少甚至消失。
不过我悲观一点,我认为人都是难以改变的,我们都有一个底子,更多地会在底子上微调整。少数幸运的人性格上会有脱胎换骨般地变化。所以我们家小朋友未来两年的路不太好走,甚至说以后的路都会艰辛一点。因为家庭带给我们东西,不论好坏都会伴随和影响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