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上网课,听到有学校的学生因为疫情在家线上学习,导致亲子矛盾。冲动之下跳了楼的消息。
学校马上因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千叮咛万嘱咐。让老师们不要太严厉,对学生要温柔,多做一些心理疏导,学业上不要给太多的压力。
于是一节课变成了三十分钟,作业也不敢布置了,面对缺勤、挂机、迟到的学生,老师也不敢批评,只能任由着他们在家肆意玩耍。
学校还硬性要求要进行线上的家访,对亲子矛盾突出的家庭要特别的进行访问。于是,就看到了家里的“小霸王”在手机镜头前耍着横、耍着性子,变得跟在学校完全不一样。场面一度尴尬。
大力倡导的阳光教育下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阳光?
好不容易到了线下,本以为可以好好教育一下他们,端正端正自己的行为,没成想又有学生因此跳楼。
于是学校又召开了紧急会议。强调不能翻旧账,不能催作业,线下的作业也要少,以基础为主。
其实没错,线上学习的质量肯定是不如人意。回到线上,我们要给学生巩固基础,查缺补漏,并且要给他们树立信心,共渡难关。
但是,我也不禁在想。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日益脆弱,教育为此一再让步,是长久之计吗?而且放大教育在学生轻生因素中的主要作用,合适吗?因为信息地飞速发展,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去效仿,去步步紧逼。
最后,教育向他们妥协,学校再也不是适合学习的场所,而是纵容犯错的地方。
是否,可以在学前教育的时期多重视一下关于意志品质的训练课程,家长也适当的放手,不要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和不恰当的“过度关注”,相信学校的老师,而不是每个人都争当指指点点的“教育专家”。
其实还有一点,要培养出阳光孩子,那么评价孩子的方式就要变得多样,成绩唯上的观念必须要去革新,考查学生的模式必须要多样,面对学生的早熟,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要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