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空姐遇害案”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随着滴滴顺风车业务的重新上线,滴滴公司的业务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与此同时,渐渐远去的时间让人们当初的愤慨和声讨也日益微弱。许多东西不知道会不会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比如微博上受害女士的父亲哽咽着控诉“滴滴公司”一直没有对他们正面表示过歉意和慰问、比如许多女孩为了“震慑”潜在的危险司机而修改自己的滴滴账户名字和头像等、比如说一直争论不休的此次事件中滴滴公司到底有没有责任应该负多大的责任……
而昨天,我也在“空姐遇害”事件之后第一次“重新”使用了滴滴的业务,却重新引发了一些思考。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因为工作原因,我和同事需要去临县办事,为了方便就决定约一辆顺风车。早上我发布了行程之后不久,就有司机与我取得联系,但是联系的方式是司机分两段发过来他的电话(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避免被屏蔽)让我电话联系他,我打过电话去,他问了我几个人什么时间出发以后,就说“我们的价格都是50块一个人,你待会直接把你发布的行程取消吧”,我问他不通过滴滴付款么?他说不走滴滴,现在都是这样的。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答应了司机的方案。挂完电话我取消行程之前看了一眼滴滴的价格,我们两个人,如果选择拼车,一共只要48块,如果选择不拼车,一共只要69块。这让我略有不爽,本来是想通过“滴滴”获得安全便捷并且便宜的出行,结果还是坐上了一辆黑车……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遭遇并不是特殊情况,我相信国内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趋势,那就是“滴滴“平台已经渐渐成为黑车拉客的工具。令人不安的地方在于,这种情形之下,滴滴对于交易中的双方是完全没有任何的监管可能的。因为通过平台取得联系之后,平台上的连接就被消除。同时,或许滴滴在法律上也没有监管的直接责任和义务,因为毕竟交易的实质行为不是在平台上进行的。但是这种交易又确实是由于滴滴平台的存在的而促成的。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乘客的乘车体验会大打折扣。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乘客将支付比滴滴平台的交易价格更加高昂的费用。
而进一步设想,会不会造成一种趋势就是,乘客越来越不容易在滴滴上面约到顺风车?因为大部分司机都采取这种方式拉客的话,滴滴平台的地位就会非常尴尬。你打开滴滴,也不过是更快的找到黑车而已?那么所有黑车运营会存在的隐患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比如说事故赔付?比如说高价宰客?比如说服务不到位(不送至约定地点、态度粗暴、骚扰等等)?而这一切的问题,滴滴就算真心想要去监管,也很难落实。因为已经失去了监管的前提和可能性。
就好比我昨天乘车时和司机闲聊,司机说以前跑车生意很不稳定,现在都从滴滴上面找客人,每天都能稳定的跑个几趟了。他的语气里真的非常自得,搞得我反而觉得尴尬。毕竟这种事情,说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甚至大多数人还会觉得没必要认真。可要是真的出了问题,这后果就很严重了。就好像这次空姐遇害的案件之前,有多少人(包括滴滴公司自身)意识到车主注册信息不符合、乘客投诉不被重视、车主资格认证不严格、运营实名验证不落实等等情况的巨大隐患?非要等到一个正值美好年华的女孩身中多刀的惨剧发生之后,我们才去重视才去反思才去整改?
其次、乘客的出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如果说前述的问题都还是“就算出现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结果”的话。那对于出行的安全保障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本次“滴滴空姐遇害”案件中,至少交易是发生在平台之上,案发之后滴滴公司的数据可以作为破案的重要助力,至少我们可以知道这辆车大概去了什么地方,可如果往后的黑车司机们从平台上拉到客人之后就退出系统,那我们连这最后的监管也无法实现了。
要知道,“行车轨迹可被记录”不仅仅是事发后的补救,更能在事发前对于那种心怀不轨或者临时起意产生犯罪想法的情况具有极大的震慑效应。也许一起犯罪事件会因为这把“达摩克利斯剑”的存在而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而这也是乘客可以放心乘车的定心丸之一。试想我昨天的出行,如果行程是在晚上,还没有同行的同事,并且我还是个女生,要乘坐这样的“黑车”去往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地……这车是真的不敢坐了。
相信许多人读到这里,会觉得这些想法都太过吹毛求疵。就好像之前“滴滴空姐遇害”案发生之后,也有许多声音在说“用刀杀人最在于杀人的人不在于那把刀”、“出租车同样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是不能怪滴滴”、“滴滴在本次事件中该做的都做了不该过于苛责”等等。由于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人士,对于相关法律上的责任我不做评价,我想从社会责任和商业逻辑上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滴滴公司需要对类似行为进行监管和控制,以保证自己的正常业务开展,保证自己的盈利。作为滴滴公司来说,如果交易不发生在平台之上,那么滴滴公司就无法从中获取利润。因此滴滴公司是一定需要考虑如何减少甚至杜绝我昨天网约顺风车时遇到过的这种情况的。这么多人总是来免费使用了服务却又没有产生付费,这生意还怎么做?好的商业行为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乘客和司机给滴滴公司产生了利润盈利,而滴滴公司则为乘客和司机提供了相应的出行和运营体验。这才是一种健康的、良好的商业行为。我们不反对滴滴公司赚我们的钱,我们只是希望在赚我们的钱的同时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价值就好了。因此希望滴滴公司能重视类似的现象,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巨头公司)需要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不管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以上情况该不该对滴滴公司进行追责,从社会意义上讲,一家巨头公司在自身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必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不然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和声讨。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滴滴,黑车运营也会存在。可是试问,滴滴平台是不是客观上为黑车的运营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呢?并且,如我昨天的情况一样,我本来不是打算乘坐黑车出行的,但是因为滴滴平台的缘故,客观上造成了我坐上了一辆“黑车”,这其实是背离我的初衷的,虽然说滴滴没有“逼迫”我,一切都是我“自愿”的行为,但在这个过程里滴滴无疑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得再远一点,前段时间腾讯的《王者荣耀》被中央媒体多次点明批评,其中的逻辑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公司的业务已经到了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巨大影响力的时候,经营者需要考虑的就不单单是自身盈利或者说规避责任,而是要主动的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对于这个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去调整和优化这一系列影响。不管这种调整和优化是否会造成自身经营成本的上涨或利润的下降,都必须要去做。因为站在全人类的视角来看,人类所有的活动和行为,都应该服从于让我们的整个社会更美好这一个终极目标之下。
就好像现如今的阿里巴巴集团,已经不单单是一家购物网站和金融公司,它已经日趋成为了我们社会的基础经济设施,那么它就需要考虑自身经营之外的更多指标:比如说如何平衡线上与线下的多种生活方式的维系、新兴经济方式对传统经营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就业率的总体考量、对于创新的保护和支持、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要是展开讲那将是好多篇文章了。腾讯也是一样,它或许还要主动去思考一些用户的时间管理、个人职业发展的选择、社会总体对于技术发展的反馈以及技术普及带来的深刻变革型后果等等问题。
说回滴滴,作为一家寡头(已经不是巨头)互联网公司,滴滴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甚至说对于整个社会的出行方式进行了一次重塑也不为过。
滴滴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已然发生了改变,至少在出行这个领域,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还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甚至是一个可以凌驾于自身角色之上的“管理者”,整个“游戏”它既可以参与,也可以当裁判,那么自然而然,所有的责任和义务终将汇聚于它身上。如果它不能很好的承担起这些责任与义务,那么这个系统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虽然到了那个时候,市场机制会选择出新的“接班人”或者产生新的“游戏机制”,但这个重建的过程必然会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滴滴要想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建立起非常良性的自我监管机制,不断查找和优化自身的各种漏洞与不良趋势,既是修复和整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自己的生命力,承担起对社会对乘客的责任。
第三、互联网公司由于自身的天然属性,让它们的经营活动从一开始就我们自身的信息和数据安全紧密相连。这种特性使得有效的真实的监管非常有必要。
我们说远一点,在这一波互联网的浪潮中,普通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革新获得了丰厚的红利,但同时也将自己的许多宝贵的东西交付给了网络。你昨天在淘宝搜索了一款情趣内衣,甚至都不是搜索,仅仅是无意中被某件情趣丝袜的商品图片吸引一时好奇点开了详情页,那么过一会,你的淘宝就会给你推送更多的“火辣商品”来“供您选择”,因为你的浏览数据已经被自动记录;每一次你在美团外卖下单,你的收货地址都至少被美团、商家以及外卖骑手知晓,如果有人真的要利用这些信息动些歪脑筋,你还真的是防不胜防;你在滴滴上面任何的出行,都会被相信记录出行轨迹、时间地点等等,相当于你的行踪可以被部分精确的掌握……
但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交付,是无法避免的,是你需要使用这些便捷服务的前提。只要你要是这些业务的消费者,你就无法避免将自己的数据和信息交付给这些公司。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说我们要因噎废食,而是一定要尽快的、高效的建立起对于这些公司的监管,在享受相应的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保证我们不付出过多的代价。并且这种监管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应该有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自律和自我净化,也应该有来自社会公权力和舆论的有效监管,更应该有消费者自身的行为选择。
尤其是作为消费者自身,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的钱往哪里花,怎么花,其实是可以影响这个社会的走向的。因为无论对人和企业来说,利益的驱动是最有效的动力。
对于我昨天在滴滴上网约顺风车的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遭遇,我的思考是,这种滴滴平台被不健康使用的趋势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滴滴公司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让自己的业务更加安全有序、健康可持续。而我们消费者也应该做到,不为不健康、不安全、甚至是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付费。
就好比如果每一个如我一样的乘客在遇到昨天那种情况之时,都坚决的对司机说了不。那他们以后就会知道,看来还是得在滴滴平台上规规矩矩的做生意。而我们的所期待的相对安全、可靠、便捷且便宜的出行氛围,就会日益浓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