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3
不是今天烧的火,多久之前了已经忘了,反正当时是想写点东西的,回到家懒得动笔又给拖拖拖到现在。
应该是大年初几吧,反正在外婆家,然后我和一群毛孩子,下午是去须江公园那边玩了一下午,带着外婆,也是难得。然后晚上回到外婆家烧饭,我就自告奋勇要烧火,发现吧,看着烧火只是坐那儿时不时加点柴,但是呢真正要做还是有点难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从来没干过这种事的人,因为有打火机所以刚开始的起燃很容易,但是呢保持这个火一直有就得考验技术了,大柴应该怎么架,应该要搭起来,给火苗留个透风的地儿,不能一直生猛地往里边加柴火,加得多了很容易熄灭的。就得耐心等着,等着它烧的最旺的时候可以再加点。作为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这些经验的取得也是很让我自豪的哈哈哈哈哈。当然啦,烧火小感感的重点并不是这个。重点来了。
看着土灶里的火蹭蹭的往外冒,坐在明亮的边上,有一种特别安心的感觉,是的。安心。就像是感受着火焰自由飞快的运动,有一种不受拘束的快感。坐在后边儿,看着外婆在前边儿忙忙碌碌的在做菜什么。嘴里还在絮絮叨叨着什么。突然想到了外公,以前外公应该也是这样在后面烧着火,加柴。外婆在前面忙碌。两人配合着烧了一辈子的饭,在灶头,他们或许聊些家常八卦,或许刚吵了架因为吃饭因为要做饭又配合着在一前一后的忙碌中消了怒气。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吃饭是每日的必须。或许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在这个灶头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厚,不可分割。这,也是一种经营吧,对家庭的经营,对自己下半辈子的经营。这,更是一种细水长流吧。老祖宗真的是充满着智慧的。小小一方灶头,串联了多少颗老夫老妻的日常。
还有还有,深感老祖宗智慧的灶,以木作燃,木尽化灰与炭,火红的炭可铲出以烘火,灰则可作肥。真的环保。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