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使命担当。基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与人民群众最贴切的“最近一公里”,党员干部必须拿出“事事办好”的责任心,坚持办好人民群众小事、急事、难事,让党和人民“时时放心”。
小事不“小看”。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迈向共同富裕脚步加快,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趋于分众化、差异化、独特化,不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吃好穿好,这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方法、路径都给予了更高的考验。因此,要小事不“小看”,越是细微处,越是彰显为民服务温度,越需要拿出实招硬招,把每一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从小事小节中见真心,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小事之中,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急事不“急躁”。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基层工作不同于业务部门,一个人可能对接上街多条线,同时接手多项工作,在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容易出现焦头烂额、手忙脚乱,而如何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就需要党员干部沉着冷静,急事不“急躁”,从容面对、从容处理。一方面,要练就过硬本领,只有本领硬,才能在面对基层急事时展现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化解难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未雨绸缪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措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难事不“畏难”。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要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必然要面对许多堵点、难点,面对群众的质疑和诉求,不可能任何问题都能一办即好。因此,不让难事变成症结,就要挖症结,找堵点,既要直面问题,不逃避,解决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困难有人帮、难题有人解。又要敢于啃“硬骨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矛盾的关键处,逐个进行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