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好久,也不知道2025该写点什么。
从播客/音乐/微信读书,不过微信读书的报告还没出。
如果说去写2024的变化,所有的变化,已经是一种结果了。
甚至很多时候,变了我也尚未感知到,我现在对外呈现的样子,就是我最好的样子。
给2025几条建议嘛,那样也可以。
1. 向下看:
这种感受,起源于我每次回到老家,也起源于我的姥姥。
每次回老家,不缺的就是吃的、喝的。上次回去是十月份,家里多了一条小奶狗,怕人得很,一直跟在狗妈妈后面晃悠。
豫南的地不平,没有北方的大平原,走到家也要两里路。好在这些年修了水泥路。
冬至的时候去姑姥姥家吃饺子,问了一句小姥爷的儿子,也叫“冬至”。怎么样了。
听姑姥姥说,已经没上学了,在酒店里作服务生,地方话是“端盘子”。
头几天听孟岩老师和陈行甲先生的播客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们是生活的落水者”
“水好凉啊”。这是讲陈行甲先生在做公益时,女孩的爸爸倒打一耙。
(为了对角色防杠,看到这让你不适就不要看下去了。)
2. 向内看:
大三上的几个月以来,出现了一种状态。我常常戏谑说是“养老”。
进入了一种空窗期,这次没有超负荷的课程、不停的工作。
或者说,我把这视作“一个跟自己好好相处的时期。”
结果是,确实是一件难事。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记录,我形成了一种“可填补”的时间观。
一个人只有24h,当除去课业、工作,这些已经预先安排的事情。
你剩下的时间要做些什么,或者你该怎么去填补这些时间呢?
再激烈一点“当你拿到生活的主导权后,你会怎么样?”
阎连科说“日子”和“生活”是两个词,前者乏味单调,后者丰满丰富。
我常常会陷入无聊、不知道做什么的状态,也会谈想去恋爱,去玩游戏。
去寻找一种目标感和安慰。
如果说这个时候我是一碗水,我需要一颗石头让我起点动静。
去赚钱?出去玩?这些事情都有。
3. 向“钱”看:
回望一下,我这几个月能记住的事情,也是那些脱离日常的事情。
什么是日常?
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做了不同以往的事情
去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发生新的故事
1月,去了光山县,那会还在做销售
2月,去了随州、京州、漯河做销售
6月,合肥
8月,上海,
9月,北京,
10月,在学校里做早餐
11月,去了日照,
12月,唱了一夜的歌。
《最优解人生》里有一个概念叫“回忆红利”,意思是“体验会随着时间增值”。
就像我列出的,我只能记住这么多事,同时,每次想起这些事,我会有一种自豪感和快乐。也许当时没那么快乐,但事后想起这件事就会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