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撑篙人 参赛编号 769
亲爱的儿子:
不知道此刻你在学校里正在做什么,是刚起床,抱着笔记本冲向教室呢,还是已经下了最早的第一节课,轻松行走在宽敞的校园里?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谢谢你在各种忙碌中还记得给妈妈发来祝福!平日里和你的微信上的交流总是寥寥而不深入,你学习生活的苦与乐,一个人面对所有问题的探求、彷徨、努力付出与得到,你都轻描淡写地带过,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一个人慢慢成长成熟的过程!只是今天,我想借着这个日子,和你多聊几句。
今天晚上,我会去外婆家,陪她一起吃一顿饭。你肯定记得,每次回去的时候,一推开外婆家的大门,当门发出“吱呀”一声响的时候,屋里一定会传来一声细而亮的老太太的声音,“三儿回来啦?”,带着一丝欢喜。我每次去外婆家,首先迎接我的就是这个声音,虽然我纠正她很多次,可她从没有改过口。
是的,是太婆的声音。虽然你喊她“太婆”,可我还从未好好和你聊过她,她是外婆家族里的远亲,算起来应该是外婆远房的姑姑,从小双目失明,长大以后也没有嫁人,一直留在大家族里靠祖上的一点积蓄过生活。听外婆讲,后来大家族里的人纷纷散了,各自成立小家,自立门户,她无依无靠很可怜,唯一的一个妹妹也嫁到外地去了,外婆就一直让她在我们的小院里住着,和我还有舅舅们生活在一起,我称呼她“婆婆”,你自然就喊她“太婆”。
太婆因为看不见,就足不出户,家里的百十平方大小的院落就是她所有的活动空间。眼睛看不见,听觉就格外灵敏,动手能力也很强,她的衣服总是洗的雪白,叠的整齐,小屋里的物品也归置得井井有条。年轻时的太婆凭着双手的触摸和强大的记忆在熟悉的小院里勤快的忙碌着,尽可能帮外婆减轻一些家务的负担。洗衣,做饭,打扫院子,太婆可以做很多事,还有看孩子——对,妈妈就是在这个小院里出生的,是太婆一手把妈妈和舅舅们带大的。
小时候,妈妈和大舅比较安静,小舅却一直很闹腾,院子里很多鸡飞狗跳的动静都是他弄出来的,也给太婆的日常增添了不少麻烦。小舅经常搞乱她的东西,使它们不在原来的位置上,让太婆一通好找;在她习惯的行走线路上设置障碍(比如踢倒了凳子之类),太婆磕着了也不生气,闯了祸的小舅在帮着太婆收拾完东西后反而会得到她珍藏的小点心作为奖励,小时候的我觉得挺纳闷,现在想来原因应该是,太婆更多的时候是靠听觉感知外面的世界的,喧闹的小舅制造出的响动让她感觉与这个世界更接近,因此她喜欢热闹的小舅更多一些,“三儿”就是小舅的小名。
后来,妈妈和舅舅们都长大了,先后离开了小院,工作、成家,太婆也老了。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我经常带你回家看望外婆和太婆,太婆的床头堆满了大舅小舅带给她的吃食,太婆每次都会抚摸你的脑袋说:“又长高了”,然后摸一块点心塞到你的手里。
再后来,你也长大了,太婆的听力渐渐迟钝,腿脚也不灵便了,不大分得清前来看望她的人,最后,所有的人在她眼里都变成了“三儿”,她会攥着来人的手摩挲着问:你是哪一个?是三儿吗?而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很愉快地答应着,是的!于是太婆就笑了。
儿子,今天我唠里唠叨和你说这些,其实是希望你懂得,金钱的多少不能决定快乐的大小,血缘的远近也不能左右亲情的浓淡!外婆家的小院虽然简陋,却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外婆和舅舅们待太婆如真正意义上的“亲人”,几十年如一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嬉笑怒骂、欢喜悲愁互相交织,混合着各种日常的小片段,小细节,融汇而成今天你所看到的“亲如一家”。太婆是不幸的,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可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她又是幸福的,外婆,大舅和小舅们就是太婆的双眼,让她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和你聊这个话题,我希望你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体会,能从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故事里汲取到爱的力量,在你今后的生活中宽厚地对人,做事要坚韧,待人则宽厚。当你一个人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也希望你能想起身后还有一群爱你的亲人,万里迢迢路,有爱同行,这些爱的挂念也一定会给你一份温暖和支撑!
等你夏天回来,我们一起再去看太婆。
感谢你们的阅读!此文参加寸铁征文,非10个赞不能参赛,多谢手动点赞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