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没有成功,历史会变得怎样?
我们先来看看闻名遐迩的玄武门之变。
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天下烽烟四起。关陇世家的代表李渊在晋阳起兵,迅速成为逐鹿关中的胜者,占领了长安,然后篡隋称帝,建立了唐帝国,此时离他从晋阳起兵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李渊的成功,离不开关陇世家的大力支持。当然,他也对关陇世家大加笼络,唐初的政治军事权力,基本上是把持在关陇世家手中的。
唐帝国初建时,天下并不太平,突厥在北方虎视眈眈,中原大地,从河北到江南,各路反王仍然割据一方。
隋末唐初各势力割据图
李渊定都长安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三子李玄霸早亡)。
在唐初四面征战的大环境下,李建成作为太子,留在长安帮助高祖李渊处理政务,主持后勤事宜。秦王李世民则率领军事力量南征北战,将各路反王次第消灭。由于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又拉拢了关东豪杰等一大批代表新兴势力的小世家与寒门出身的军方将领,势力逐渐膨胀。先后被封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乃至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这给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太子李建成则通过太子妃郑观音连接崔、郑、王等世族的力量,并联合齐王李元吉与李世民相争。
李渊对于二子相争并未作出很好的控制,虽然偏袒太子李建成,却碍于李世民背后的天策府集团势力,没有进行断然处置。这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祸根。
李世民在与李建成的斗争中,由于缺乏太子的大义名分,逐渐落入下风,甚至想避走洛阳,以便进行武装割据。但这一企图被李渊所阻止,甚至一度把李世民身边的谋士武将拆散分开。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意识到老爹已经开始对自己身后的天策府集团进行打压。如果这一谋划得以成功,再等李建成登基为帝,自己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是打算铤而走险--搞政变。他先招募了八百青壮,设法送入宫中充作禁卫,另一方面又设法策反了太子的心腹,玄武门守将常何。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准备入宫觐见李渊时,李世民已经率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之内,等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之后,李世民亲手向李建成射出了致命的一箭,而常何则伺机关闭了玄武门,导致薛万彻、冯立等人率领的东宫兵马无法入内救援,只能坐视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
李建成与李元吉死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来到李渊之处禀报,说李建成与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李世民所诛杀。李渊立刻意识到是李世民铤而走险发动了政变,但此时宫中禁卫已在李世民掌握之中,李渊不得已只能封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更一不做二不休,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们全数诛杀,女眷没入后宫,只有太子妃郑观音母女在李渊的保护和世家大族的影响下,保住了有限的自由。同年,李渊禅位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为帝,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无法抹去的污点,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皇帝,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南征北战,四海宾服,一手打造出“贞观之治”,被尊为“天可汗”,成为皇帝这一职业的杰出代表。另一方面,为了帮自己洗地,他不惜篡改史书,强行查看起居注,贬低李渊的功绩,丑化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形象,给后世的皇帝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
玄武门之变也给唐朝的政治传承涂上了一抹擦洗不掉的血色。从李承乾、李泰、李佑谋反,到武后称帝,再到神龙革命,唐隆政变,乃至肃宗发动马嵬兵变,灵武称帝,汉唐的雄风就在这一抹血色的环绕下奏响了绝唱。以至于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玄武门之变,还是天策府集团对关陇世家的一次成功逆袭,以此为开端,他们迅速成功地加入到了既得利益者的行列,从而将自己变成了新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没有成功,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李世民和他的家庭成员,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看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庭,就可以想象得出来。“贞观之治”也就胎死腹中,不再有出现的可能了。
除开李世民本人之外,他身后的天策府集团,也会面临被清洗的命运。实际上这一工作,以李渊为代表的关陇集团一直在进行,只是被玄武门之变打断了。这些人会不会甘心接受被清洗的命运呢?答案当然是不。那么,又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天策府集团的代表,军政两界都有,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等。可以说是代表了唐初的很大一部分政治军事实力。这批人不甘被清洗的后果,很可能又是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在当时突厥势力大炙的情况下,唐朝是否会像秦、隋那样二世而亡,亦未可知。从杨坚开始的统一大势是否会被打断,也很难说。所以柏杨说:“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如果李世民没有成功,没有贞观之治,也许会有武德之治。没有安禄山、史思明,也许会有李自成、张献忠......但历史没有也许,它只留给我们确然,我们也只是从这确然中,去反思将来的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