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宁
------致我们的青春
1982 秋天我们进入东北师大附中读初一,我荣幸地担任少先队大队长一职。班级的元旦联欢会是在12/31的上午举行,一直到中午离校,第二天是元旦假期。元旦联欢会在娱乐生活远比现今贫乏的当时是增进同学友谊,展现自我风采的好契机。从之前的亲手布置教室,剪花,拉花,排桌椅,排演节目到联欢会时的吹拉弹唱加调侃,在我的初中高中生活中站在很鲜艳很显眼的位置。
1983年的元旦,为了展示初一年级的风采,少先队决定建立红领巾邮局,在联欢会期间负责在班级之间传递“邮件”。在联欢会之前我们广而告之各个班级,联欢会进行时可以传递“情谊”到其他班级。
当时初一年级有五个班级,每个班级出一名义工,我代表我所在的三班。邮局设在原来的白楼一楼进门的大厅里。用了一个大纸箱子,有个开口可以接收“邮件”,我们几个邮递员从“邮局”取了“邮件”跑去收件人班级敲门送快递。除了信,明信片,贺卡还有邮寄礼物的。当时的黄楼加白楼六个年级,应该有三十左右个班。我有时会待在邮局按班级所在位置分发邮件,节省邮递员的里程。
我记得这个邮局还有个邮戳,是用土豆或者萝卜刻的,谁做的呐?忘记了?
那是个挺有意思、挺特别的邮戳,邮戳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想不起来了,但是这个创意挺好的。我记得这一点,是因为有个高三的哪个班级,连着折腾了邮递员好几趟,好像就是因为他们觉得盖了这个附中红领巾邮局邮戳的信件,似乎就有了些独特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总之挺酷的吧。每次一敲开门,他们就又塞给邮递员一封什么信或者明信片之类的东西,我们的邮递员于是就只好再跑一趟。
当然不用谢了!谁让我们是红领巾呢!
你们可以回忆起那时候每一间教室里的欢声笑语,兴高采烈吧?我们小邮递员们有时候敲门好久都没人应,还有高年级学生的“刁难”。渐渐地回来的邮递员一个个减少,陪我到最后收拾残局的,只有一个他。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脸庞,瘦削,个子不高,很爱笑,好像是因为在班里年纪最小给派出来的。只有他欢天喜地,任劳任怨地跑来跑去。我回到本班教室的时候联欢会已经结束,大家都在互相说明年见。我们没能和本班同学欢庆节日,红领巾邮局活动有点不近人情,我在附中学习的六年里那是唯一的一次,而那一幅稚嫩的憨厚面庞永远印在脑海里。
2018年的高中毕业30周年聚会,忆往昔,很多同学都提到少年时的一句话,一件事,老师家长的一句批评都可能会是终生的影响。那年的元旦联欢会期间的红领巾邮局让我认定他是个值得相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