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班会时间,我们请来了中国著名的国画家吴琼来给孩子们讲国学《弟子规》。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而专攻佛教画派的吴琼老师对儒、道、佛教都是有相当高的造诣的,当然是给孩子们讲国学的不二人选了。
这就是吴琼老师,也是三(2)班迟上荷同学的妈妈。下面是她的作品。
开始上课了,老师播放了舒缓的音乐让同学们静心。老师自己则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完毕,老师以提问题的方式开始,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向主题。老师指出,大家每天都洗脸,但更重要的是洗心。大家每天洗脸的时候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哪些是符合《弟子规》里行为标准的,而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只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是一定要注意的。孩子们听得很认真。
接下来,吴老师逐句解释了《弟子规》的含义,并指出《弟子规》是圣人从非常细微的地方入手,从方方面面教导我们如何去洗自己的心。不按圣人的教导去做,你就会有挫折有烦恼;按照教导去做,生活就会非常有秩序。圣人就是教导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的,如:
1、对父母要孝,对兄弟姐妹要友爱;
2、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这样会徒生烦恼;
3、不要去戏言别人,当别人戏言你的时候,你又会不高兴了;
4、对你不喜欢的人,你可以少跟他玩儿,但不要有厌恶之心。对小动物也要去爱,这样慈悲心才能升起来。敌对的心理就是灰尘,就会生烦恼了。试着去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人,你对他好了,你发现他也对你好了;
5、有余力,则学文。在做人做好的基础上,再去让自己的知识广博一点。
讲完了总则,老师接着解释“入则孝”。德育处张主任也过来听了听。
老师讲到孝和敬是一体的,在家是孝,在学校是敬。
1、父母呼,应勿缓。也就是老师呼,应勿缓。父母老师叫了,不要磨磨蹭蹭的。有的小朋友家长叫了十遍吃饭了都不动,这样是非常没礼貌的。父母呼了,赶紧去做,这才叫孝。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老师让做的事偷懒,那就是灰尘落上去了。父母老师生气了,你挨训就是自己感召的。
3、父母教,须敬听。也就是老师教,需敬听。别看这六个字简单,但我们很多小朋友都做不到。不仅要听,还有恭敬地去听。《弟子规》是大家到老都能用它来洗你的心的。光口上说知道了不行,还要去做。恭敬的心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傲慢。傲慢和自信不是一回事。傲慢就意味着什么话都听不进,就意味着有挫折。
4、父母责,须顺承。不能父母说你一句,你在后面十句等着。那小嘴可有理了。这样不行。如果父母说的是对的,我们应该用一颗谦虚的心去听,去检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父母说的不对,《弟子规》后面也有,要怡吾色、柔吾声地跟父母说。不能跟父母老师顶着来。不能口上服,心里不服。私底下又按自己那一套做。态度不对,又挨批了,都是自己态度不对造成的。
你可能会说传统文化是不是很高雅的文化啊,怎么传统文化让我这不行,那不行的?你先有了这个根才能高雅起来。你不能长歪了。像一棵树长歪了,再漂亮打眼一看也是一棵歪树。高雅都谈不上了。就像盖房子,先把大柱子立正了,再配什么家具都是小事情了。《弟子规》就是教导你以一颗智慧的眼来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没有这本书来对照,你会觉得都这样啊,都不听父母的话啊。
“冬则温,夏则凊。”这是孝的表现啊,不能让父母冻着、热着。
“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洗脸的时候要洗一下心,到黄昏的时候还是要反省一下自己今天有没有没做好的地方啊?你看看《弟子规》最后一句“圣与贤,可驯致。”圣人告诉你人人都可以成为孔子、孟子的,因为你做到了就能成。他们每天都反省自己有什么事没做好。因为灰尘每天在不断地落,所以每天都要洗心。
出门要告知父母,回家了要跟父母打招呼。长大了,居住的地方不要常变,职业要稳定。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意犹未尽。
王老师做了总结:每天要洗心、爱长辈、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尤其不要特别严格要求别人,这样心中有怨有恨和同学相处就不友好。大家要时时刻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别人做的对的地方要去学,别人做的不对的要当作对自己的提醒,就不要去做了。另外,祸从口出,戏言会伤到别人。回头王老师会针对校园发生的事情再深入去学怎么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