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银是我在医院偶然认识的,认识她的时候是寒冬腊月的清晨,天上飘着雪花,冰冰凉凉地透着几分寒意。在狭窄的医院走廊,患者排着队抽血。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医问诊,病态的脸上写着疲惫,随着长长的队缓慢地向前移着。
我陪着我姐,小银排在我们前面,等待的过程无聊枯燥,我们就聊了起来。小银操着带有浓浓方言的普通话叽叽喳喳聊着她的病史和生活。
她是从偏远的小村子来省城治疗的,结婚几年没有孩子,来这所医院做试管宝宝。这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试管因为宫外孕失败了,只能再来一次。
她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跟着抽了抽。我看着她拉起袖管的右臂,纤细泛黄,上面十几个细细小小的抽血留下的针孔。她用过来人的样子聊着,彷佛满不在乎,理所当然地承受着这一切。看着她甩着马尾侃侃而谈,有点黑但是健康的脸庞,心中默默点赞,看起来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又阳光的女子,生活应该也不错。
期间,需要交一些费用。看着小银着急又无奈的样子,才知道她老公因为懒得早起而没有陪她。我只好代劳了。
我很不理解,这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凭什么丈夫可以心安理得得睡懒觉?
2
半年多过去了,因为是萍水相逢,小银也被我遗忘在了脑后。不曾想,上周去医院的时候,又在走廊遇到了。
我惊讶于小银的变化。
她的眼睛不似之前有神,枯黄的马尾耷拉在脖颈,小脸蜡黄,原本瘦小的身子看起来更加弱不经风。时隔半年,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聊了一会,她神色恹恹,说着说着,眼泪不停打转。
小银的第二次试管又失败了,这次是来做第三次的。毫无疑问,这次也是她一个人。
说起第二次,我听着有些愤愤然。
出身农村,各方面闭塞不说,重男轻女不谈,“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是一个农村婆婆最基本的底线。小银的婆婆自然也不例外。
生孩子这事小银有苦难言,因此受尽了婆婆的白眼,但她只能忍气吞声。他们当地人对试管婴儿有偏见,小银苦笑着说:村里有一对夫妻结婚几年不孕,去了省城做试管,半年后妻子大着肚子回到村,左邻右舍不理解,对那个女人指指点点。逢人就说此女生活作风有问题,行为不检点云云。可是,这又如何向他人解释呢?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些流言蜚语。
小银和她老公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但又别无他法,小银两口只好在省城租了房子,对外宣称到城里打工,一直等到胚胎移植。第二次把“宝宝”放进肚子里之后,小银回家了。
试管的孩子本就脆弱,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温室花朵,经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当然,这也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小银回到村子后,婆婆并没有给予照顾,其他接受试管的孕妇不是睡着就是静静躺着,最多小范围活动一下,而小银依旧下地干活,直到有一天孕检的时候,发现两个月的胎儿已经不发育了。
婆婆不理解,大骂:别人家媳妇怀个孕,能吃能睡能干活,就你一个不下蛋的,花了这么多冤枉钱,还给我生不了孙子。
小银自责,默默流泪。她比婆婆想要抱孙子更渴望自己当妈妈。婆婆一心想着传宗接代,小银只是单纯地想要个孩子,享受为人母的幸福。
未成形的孩子又被拿了出来,小银偏过头,流着泪始终不敢看一眼。
3
婆婆的态度恶劣,一定程度上是老公默许的。这个男人自始至终我没见过,但他的轮廓在我脑海中就是一个好吃懒做,大男子主义,不体贴,还会对老婆大喊大叫的懦夫。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不是觉得我太武断了?
那天中午到了饭点,我邀小银一起吃午饭。小银拒绝了,她的理由让我语塞,很替她感到心酸,她说她要回家给老公做饭,如果她吃过回去,老公又要骂骂咧咧。
瞬间,一句话涌上心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生孩子本就是两个人的事,所有的罪她一个人受也就罢了,连生活中都不给予支持算是怎么一回事?受精卵的一半是男人提供的,而他与一个陌生的捐精者有何区别?
最令人难过的是她老公觉得这是小银的问题,那么他就有理由只出精子不花精力。来省城几个月,全靠家里带出来的那点积蓄,没有陪小银来过几回医院,也不曾出去做点工挣点钱。
生活并不富裕的小银两口挤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带着期望却又近乎绝望地缩在大城市的小角落里。
4
小银是个活泼能干的姑娘,如果不在农村,到哪儿都生活得下去。但她自己并不知道。绝大多数的农村女人就像一根藤,缠绕在婚姻这棵大树上,任凭风吹雨打,坚韧不拔。嫁到那么一个村庄,守着一家乌七八糟的家人。连她妈妈都觉得女儿生不出孩子理亏,婆家不嫌弃就不错了。
可是女人啊,如果沦为一个生孩子的工具,那么婚姻的意义何在?没有爱,何谈幸福?
曾有句话这样说的:只有经济独立,灵魂才能挺拔。
小银这样的千千万万个女性,为家庭做牛做马,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却没有经济独立的意识。她们不敢为自己争取什么,只知道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家里再怎么冰冷,也从未想过离开。
小银说他们村有个女强人,一个人独揽好几个商铺,但也因此遭受了村里人不少的闲话。她羡慕这个女人的能力和魄力,却没有迈出这一步的勇气和胆识。
她渴望能在婆婆面前抬头,渴望能在这个家自由呼吸,所以,她在生孩子这条路上奋不顾身,越挫越勇。如果,她老公体贴一点,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可惜,没有如果。
5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邻居嫂嫂。
我依旧记得她刚结婚时的样子,圆润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双大眼睛总是带着微笑,天真烂漫如斯,没有忧愁烦恼。
苦难是从她生了第一个女孩开始的。那几年,以生出男孩为己任,每每看见她,都挺着大肚子。她也渐渐变得不苟言笑,愁容满面,皮肤黝黑,不能涂脂抹粉,斑点在她脸上放肆存在。她婆婆总在人前抱怨儿媳的肚子不争气。不知造了几回孽,嫂嫂的儿子终于在期盼中诞生了。而此时,她的大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
我不明白,到底是怎样一种执念,能让一个不甚富裕的家庭,顶着罚款的压力,一次又一次超生。但是,事实证明,这位嫂嫂的婆媳大战一打赢,她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她不再把婆婆放在眼里,而婆婆不再大声斥责她,她也不会因为婆婆的一句话而睡不着吃不香,她自己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活,再也没有人说三道四施加压力,她的世界就这么安静了。
其实,可怜的不仅仅是嫂嫂,她的婆婆也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操劳一生,为了一个不跟自己姓的孩子而在儿媳面前里外不是人。或许,这位嫂嫂媳妇熬成婆之后,就成了她婆婆的样子。
6
也许这些案例比较极端,却真真实实发生了。生孩子看似是夫妻俩的事情,可是结了婚就变成了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争取家庭地位的筹码。
前几天一条挺火的新闻:厦门24岁女子怀孕7次,流产3次,剖宫产4次,换血2万毫升生下男孩。她说:终于能在婆家抬头了……
一个靠男人在工地打工赚钱养活的家,为了生个男孩,欠下医院7万元,家里还有四个孩子。不明白,这样一个家,有什么资本来进行所谓的“延续香火”“传宗接代”。
为了完成这一终极任务,女人在期间身心受创。男人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受婆婆压迫的受气媳妇,男人一般是帮凶。但凡男人有主见,有骨气,婆婆亦不会为难。
其实,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女儿。婆婆不是没有意见,只是,男人如果不为所动,女人就像有了保护伞,免于被责难。
7
我为像她们一样备受生活磨难的女同胞而遗憾,也为自己能够选择有爱情的婚姻感到庆幸。如果可以,嫁一个相爱的人,生两个随缘的孩子,这样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