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作家余华写在《活着》这本书的序言,我翻来覆去地读过很多遍。但总认为自己的理解浮于表面,直到接触《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才对此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意义。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面对死亡过程的种种可能。
“提前预定我的18年最佳……”“没想到这样的电影在中国能上映,强烈推荐!”“在影院哭的喘不过气,生命二字的分量真的太重。”《我不是药神》上映不久,我的朋友圈被这部电影刷屏,众多好友不约而同地为它宣传。出于一种莫名的不爱凑热闹的心理,在它热播时我并没有选择观看,直至年底某个较为闲适的下午,我找好资源,做了一些心理铺垫后,开始独自欣赏这部电影。
虽然海报看起来并不阴郁,片名也较为中性,但之前或多或少有听说关于它的内容及评价,我知道这不是一部具有喜剧性质的电影。所以观影初始,我的心绪就不算开朗。
我想,影片中吕受益因为“清创”在病房里大声嚎叫的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样撕心裂肺的叫喊,那样绝望而凄凉,痛彻心扉的声音,在看完这部电影很久之后,依旧时常在我脑中徘徊环绕。或许是不愿让观众直视那样残忍的场景,或许是导演想通过墙内声与墙外景的联系加深观众的体会。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在病房里面对的是怎样的一切,取而代之的,是病房外苍白墙边,被这样的声音所笼罩的程勇和吕妻。
二人坐在椅上的心境,与身后墙上影影绰绰的灰暗如出一辙,不,可以说是,更甚。没有言语,没有动作,只有表情,伴随着一声声凄凉的惨叫,程勇的脸上更多的是不忍,心疼与无可奈何,而身旁吕受益的妻子,则面无表情。可正是那样的面庞,在我心中弥留难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样凄厉的叫喊她一定不是第一次听到,丈夫在不远处备受煎熬,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楚与极度酸涩,让这个年轻的女人,脸上满是惨淡。看似面无表情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掩面哭泣,是难以想象的伤心欲绝与悲愤。
而这样的面庞,在影片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烙印在我们心中。厚重白口罩下的那一张张脸,隐藏着怎样深重的悲怆。对生的渴求,对死的恐惧,对病痛的麻木,对家人的牵挂,对金钱的奢望,对格列宁的依赖,对政策的无奈……影片中太多的情绪如潮水般混杂在一起,然后朝观影的我扑面而来,很多次,我如鲠在喉。
上帝给了我们躯壳与灵魂,并用岁月的风雪刀剑加以摧残。不计其数的人营营役役,终其一生,与人比车比房比面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当一纸病例,宣告自己的生命像沙漏般开始倒计时的瞬间,才恍然明白,活着,是为了生。但更残忍的是,有的人,明明一无所有却还要承担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影片中的黄毛,年纪轻轻无依无靠,没有变现的资本,没有可以暂时依赖的对象,甚至没有人心疼他。他死去的场景令人泪目,他还那么小,他就想活着,有什么错?他没有错,但生命就是如此决绝果断,它可以把一个人塑造成事事皆顺,令人艳羡的对象,也可以让人的一生充满血泪,众人眼中平凡不过的事,也可能成为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有时觉得心绪低落压抑,会停下来缓息一阵。床上很暗,能看到部分光亮散落进帘中,我盯着它们发呆。从斑驳影像之中,仿佛浮现出一张张羞怯、谐谑、隐晦、木讷、犹疑乃至幸福莫名或者悲伤难言的脸,折射出家庭、国家等宏大的叙事。有限的经验掠过如此密集的信息,所感受到的巨大混乱,是无法用空缺的知识加以廓清的。我能依靠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凌乱的个人经验,虽然渺小卑微,但当下的感受的真实可触的。
当延绵不绝的时光被折叠成一个又一个昼夜,折过了365下, 再度不厌其烦地折叠一回时,我们谁都会重新对这周而复始的日子开始新一轮的惦记。但我们也应该铭记,也有很多很多的人,永远地留在了上一个轮回。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记住你当下所经历的每一天,因为这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这些“最年轻的今天”可能会充斥不安、困顿或者悔恨等负面的心情,可能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但不管怎样,至少我们活着,有着还算健康的体魄,有着能为人为己出一份力的能量。记得那个对着警察说出掏心窝子话的老婆婆吗?四万块钱一瓶的药,她吃了三年。车子吃没了,房子吃没了,家人被她拖垮了,但她面对警察时,说的最多的依旧是:“我想活着,我真的想活着,可以吗?”当认识到我们每天睁开眼就可以感受到的呼吸,是其他人砸锅卖铁,用家徒四壁的代价换来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生命?
生命是上天的馈赠,当我们拥有时应竭尽所能去感受。感受琐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点滴日常的所思所感,感受爱一个人和被爱时的真情流露,感受失去时的痛彻,以及拥有时的狂喜。感受活着时能够感受的一切,用自己的方式为属于自己的生命刻画独特的意义,因为你永远无法得知,上天决定在哪一天将它收走。倘若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努力为生命之书书写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这样的人生,也不算遗憾,就算是面对疾病面对死亡,也能坦诚地接受这样的安排。
记住,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为能更好地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