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在我党的领导下,爆发了三大起义,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三次起义接连失败,却为我军的发展保留革命的火种、积累了珍贵的斗争经验。到了1928年,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在全国多地再次发动起义,比较著名的有平江起义、湘南起义、弋横起义等,当然还有闽西起义。
一年后,主席率领红四军转战闽西,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了支援革命,闽西人民纷纷报名参加红军,在这些新入伍的红军战士中,有三位多年后成为我军高级将领,他们就是杨成武、罗元发和黄寿发。
最有缘的三位闽西老乡
刚参加红军时,三人的年龄都不大,最小的杨成武15岁,最大的罗元发19岁,黄寿发是18岁。
虽说三人都很年轻,但参军后表现得非常睿智,理性,上了战场能打能杀,还能时不时向上级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渐渐从新兵中脱颖而出,成了班长,以后凭借战功逐渐被提升。
到了红军长征时,三人都升为团级干部,只不过他们隶属于不同部队。杨成武在红一军团、黄寿发在红三军团、罗元发在红九军团。
三人中最为出色的就是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长征中的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都是在他率领下取得的。
到达陕北后,长征中的巨大伤亡让红军几经整编,此时三人不但都在红一军团,还都在红一师,师政委是杨成武,师参谋长是黄寿发、师政治部主任是罗元发,红一师师长也不简单,他就是陈赓。
三位闽西老乡,历经长征艰难万险,不但幸存下来,还成了一个师的搭档,你说缘分大不大。
杨成武的得力助手
抗战爆发后,红一师几经整编发展,成了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杨成武是军分区司令兼政委,罗元发是政治部主任,黄寿发是参谋长,三人继续搭班工作。
杨成武作为一个军分区的主要领导,公务繁忙,幸亏有黄寿发为其分担,减轻不少压力,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时,黄寿发最先发现捕捉战机,取得大捷的。
1939年11月2日,日军1500余人进犯晋察冀军区,黄寿发奉命在雁宿崖峡谷两侧设伏,在3日慢慢将日军诱引到伏击点,经过半日的激战共消灭日军500余人。
到了4日,旅团长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亲自率军驰援,黄寿发立刻改变部署,在黄土岭附近设伏,这次伏击战不但歼灭日军近千人,还将被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击毙。
转眼到了1941年,杨成武因患重病正在外养病,没想到此时日军集结重兵,对晋察冀第一军分区进行“大扫荡”,所有重担也都压在黄寿发一人的肩上,在他领导下,军分区抗日军民经过三个月的苦战,终于等来最终的胜利。
有了这次经历,让杨成武对自己这位老乡兼战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定他是自己最可靠的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