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次:微课:如何提升学科成绩?
学好一门课有哪些环节?
1.预习。预习的途径有哪些?第1个可以看插图,第2查字词,第3个看课后习题。对于一个没有预习环节的孩子,很差的孩子,让他看插图就行,对于一个程度还可以的孩子,让他自己做选择。
2.上课要记笔记,笔记,记重点词,课后复盘,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笔记,有的孩子用各色笔,把笔记记得很整齐,这样的学生大多追求完美,有取悦别人的倾向。
3.上课听讲认真吗?上课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怎么办?首先肯定孩子来寻求解决的努力。可以问你看你们班的哪个同学,他怎么听课呢?他走神吗?好奇的问问他,即使不问也会给孩子心里留个印儿,另外记笔记也是上课防止走神的一种方法。
4.作业和孩子探讨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完成不是目的会了才是目的,有不会的怎么办?做作业前,看笔记看书,放电影回忆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试试回忆之后再写作业和不回忆就写作业有什么不同。
5.考试前复习。考试前老师复习前,自己先闭着眼睛想一想,自己先复习。
6.考试。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引导他读三遍。
7.错题。把不会的弄会,错题才是天使。有些是想想就会了就过去了,有些是想半天才行,这以后就得关注这些题,探讨怎么弄会,有哪些渠道?
教学生对照,缺少哪个环节就补上哪个环节,然后最重要的就是反馈。
家长总是给孩子谈学习,除了学习没有什么可谈的,那么可以给家长布置两项作业,第1个管住自己的嘴,每天说三件自己开心的事,第2个每天说三个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的地方。最好大声说出来,如果不会说就写出来。如果家长说我找不到开心的事咋办?可以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另外,有些感统失调的孩子需要做感统训练,比如写字习惯少一笔,就是需要做训练的。
(109次)做咨询师
1.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先把生活条理化,给生活排排序。
2.跟人说话,听人说话,得有让人放松的感觉。
3.取是聪明,舍是智慧,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如果放到今天,我可以会问:我很想先听听您的看法,听听您这边的想法,然后看情况,我再说说我这边,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对方,说着引导着,说着引导着可能就更多出来了。
(110)BOX3-1:情绪的接纳与转化
要求:一个人扮演来访者述说自己最近的困惑,其他成员参与咨询,讨论如何以一般化、重新建构、简述语意等技巧回应,并尽量用到当事人的关键字。
第一句:
吉:我听到你不想回家,是因为害怕看到爸爸妈妈老是吵吵闹闹?
周:我听到你在回到家看到爸妈因为离婚吵吵闹闹时,让你感觉不太好,不想回家,是这样吗?
李:听你这样说,我也会觉得回到家听到爸爸妈妈为了离婚老是吵吵闹闹,是让人感觉挺难受的。(让人感觉不太好。)
谢:是的,如果回到家,看到爸妈为了离婚老是吵吵闹闹,的确让人不想回家。
第二句: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回应比较好:哦!(非语言的表达,用关切、信任、理解、好奇的眼神看着她。)
第三句:听起来,一家人假装和乐的样子,让您觉得很难受,是这样吗?(在这块同理停留,和当事人建立连结。)
感觉到您很在乎这个家,在乎这个和乐的家庭氛围。
第四句:
嗯,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您去配合演出家庭幸福的样子,真的挺不容易!
我很好奇,在你自己都很难过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能够做到去配合家庭演出幸福的样子的?
沉默,看着当事人,让她继续表达她的情绪。
最后几句:
从你的难受中,我听到你很看重这个家,希望这个家不止是一个空壳。
感受:此次练习感受到咨询师的非语言信息,及表达同一句话时轻微的语音语调的变化、说话的快慢、停顿,当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咨询师需要多用心体会,练习实践。
(111)《尊重与希望》案例讨论
今天尝试要求每个人先看书,然后再讨论案例分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约练,感觉效果很好。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能够有理有据。深深的感觉到了案例中咨询师,用语的精妙和准确,还有时机的把控。
通过刑塑的技巧,肯定当事人的用心以及初步的突破,造成当事人知觉的变动,并轻轻“扶起”当事人。从当事人的抱怨与强烈情绪中去发掘其在乎看重之处,而建立起新的正向的有意义的,有方向性的界定架构。
(112)跟着王老师去读书
在你能辨识他人情绪前,你得先觉察自己的情绪,看看自己当下内在的情绪,是一个什么样的小东东?
个案对资商师的情绪处理:你要平心静气的坐着,让个案表达情绪,因为这个情绪是很值得探索的材料,如果你作为来访者,要勇于表达情绪。如果你是咨询师,要对个案的情绪要同理,还要保持客观,要进入来访者世界,还要保持觉知,随时跳出来。
评量问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典型的技术。几乎可以在焦点解决会谈的任何时间点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适用。
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会这样使用:
1.确认当事人的经历和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的描述。
2.作为当事人朝向所欲未来前进的基础。
3.扮演着共享意义的工具作用。
4.扮演会谈中目标导向的部分。
5.成为一种观测和比较的工具。
6.测量信心。
7.测量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任务的完成。
如果一个人说他处于十分中的一、二或三分,我们通常会用积极的框架来询问相关的内容,如:治疗师:好的,你把自己放在一分的位置,当0分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在喝酒,七分是某一天看到事情已经开始变好的时候,也就是美妙的一天。是什么让你现在处于一分呢?是什么让你从零分提高到一分?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已经到达了二分,虽没有达到七分,而只是小小的进步。你会注意到什么?
所以在二分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做这么多事情。
评量问句还可以用来对当事人的目标的探索,用系统观来看待他人会从提高中怎么获益,最重要的是,评量问句是一种重建的乐观主义。如果有人给自己打零分,咨询师需要考虑是否要有非治疗性的干预措施来保证当事人的安全。
0分不一定意味着完全绝望,咨询师可以询问:你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当你感到低落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
有时候0分只是当事人想让你知道事态有多严重的一种方式。咨询师应该尊重这种做法,不要否认他。要做的是建立出0分是什么样子的,一分或二分可能会是怎样?询问当事人如何可能达到下一个分数,这是一种行为干预。询问那会是什么样的或是他们如何知道,不只是有可观测的和相互作用的干预了。你在假定这些事会发生的。
评量问句的使用可以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的干预方法。比如奇迹问句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