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时听着先生和妮妮默英语单词时一个不耐烦的提问,一个不走心的回答,我心想这样的学习有何乐趣可言,如果是我肯定也不想学。感觉更大的冲突一触即发,我提议他们先停一停,调节一下心情再继续,或者让孩子自己做。先生一如既往地偏要继续,在我三番两次提以后,才暂停。那我和妮妮学习时是否快乐呢?只能说偶尔有。近来她做作业时,我在旁边看书也是感受到和谐的,也只是最近的事情。
下午回到家,听母亲说妮妮下午上课前换衣服很磨蹭,母亲说她还顶了几句嘴。我就决心晚上家庭会议处理这件事。母亲却说别说了,你们也管不了她。这突然激怒了我,我恨恨地说:管不了也得管,现在不管,以后怎么办?接着好一会心里各种念头,愤愤的。忽然想到了上午默写的场景,我想家里充斥着不耐烦和教训,孩子感受不到多少快乐,那这个家对她有何幸福可言?这恐怕是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忽然想起吴老师说的:你的不快乐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赵老师书里的:常对子孙微笑就是无上慈教。我想家里只有所谓的“教”,没什么“慈”,不平衡啊。又想起佛法里说慈就是予乐,发现我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少,特别是对家人,觉得对孩子有温柔就够了。不过话说回来,该教训还是得教训。我想吃完晚饭,还是一家人先出去散个步,回来再开家庭会议,免得吃完饭就怄气对身体不好。
女儿下课看到我,说妈妈不要皱眉。我不知道自己在皱眉,看来平静真的装不出来。吃饭时女儿叹了口气:我们家的人怎么都不爱笑呢。可不是吗?这次母亲独自来我家帮忙,我才发现她总是不笑,也不爱讲话,和婆婆截然不同。以前父母一起来,他俩会说个话拌个嘴什么的,我还没注意到。她的不开心确实也让我们一家三口觉得压抑。想起来,母亲虽然性格还算温和,但真的一直不爱笑。在这种环境长大,我真的没发觉笑不笑是个问题。即便吴老师再三提醒,也经常读到书上关于快乐、开心的段落,但我一直没真正入心,或者觉得快乐只是我个人的事,我想要追求快乐,却没想到要把家里营造的开心、快乐。难怪先生说我学了那么多也不见高兴。
总算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虽然离真正做到还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