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搅乱着我们的思绪,以致于我们很难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富有价值的信息。通过阅读《学会提问》这本书,我们可以掌握一种思维工具,灵活运用它,我们便能在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中辨识出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被错误的信息所蛊惑。而这个工具就
是批判性思维,唯有当我们真正拥有这种思维中的意识能力,才算真正学会提问。
我认为,作者撰写这本书的目标便是: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即针对一个逻辑推理提问,确定这个推理是否严密,是否真的是有效推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由四个问题概括: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即使是术业有专攻,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能发现其他领域精彩的理论或提出独特角度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即读者拥有将各个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的意识,在恰当适宜的时机提出并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为什么要有批判性思维?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信息,读者应有自己的想法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否则自我的思考能力会渐渐丧失,成为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这本书将学习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前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类似海绵吸水的反应,即大量接收信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淘金式思维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随时准备与作者辩驳的互动方式,目的是对自己罗列出的一系列问题,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大多数人是海绵式思维指导,因被动难以对信息进行取舍;相反淘金式思维是主动的,能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合理的评价。显然淘金式思维更接近批判性思维,值得读者学习。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修正自己的初始判断从这一点来看,可分为两种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想法,目的是抵制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而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的断言和想法,尤其是自己的观点,借此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弱势批判性思维满足于让他人臣服于自己观点的荣誉感,不利于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思想,多利用强势批判性思维,冷静辨析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使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成长。
怎么进行批判性思维?首先我们要找出这个推理的论题、结论和理由,就是认清他人讨论的内容,各自的观点以及用于支持观点的证据;其次,我们要在推理中寻找意思不明确的词句,暗含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否存在谬误,使用的证据效力如何;最后,抛开他人已有的分析推理,弄清是否存在替代原因可以得出类似结论,使用的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忽略了某些重要信息,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看看能否得出其他合理的结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一个分析推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很少教导我们如何提出问题,反之教导最多的,是思考如何解决拥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限制。如果说知识是水,那我们的思维就像是一块海绵,看似渴望知识般不断吸水,其实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因为我们缺乏淘金的思维,不懂得筛选我们需要的信息,不懂得积极和所吸收的知识进行互动,不懂得海绵吸水可能存在一个饱和值......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却不能助我们深入探讨。我们应该运用海绵式思维进行知识储备,再运用淘金式思维对知识进行互动筛选,
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观点。
生活中受缚于种种因素,我们的思维可能被困在一个舒适的牢笼里却浑然不知,信息这个东西既能成为开启未知世界的工具,也能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为了拨开遮蔽我们双眼的迷雾,必须努力使自己掌握批判性思维,冷静客观地辨析身边的事物。批判性思维并非是一种挑刺、转牛角尖的思维,可以说它是一把钥匙,用以打开束缚我们的枷锁和牢笼,让我们知道其实生活还蕴含着其他种种可
能性,敢于开拓自己的思绪,探寻各种未知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