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便喜爱读诗背诗,原因无它,只因时常感叹那些指尖轻轻触碰的文字,唇齿慢慢吟诵的句子竟是在描述上千年前的一个故事亦或是一个人的一生。我十分喜欢这种感觉,明明空间、时间都不尽相同,却又好似发生在我身边,同我交谈着。
在我还在咿呀学语,不懂几个字的时候,母亲常常在我耳边诵读一些简单的启蒙小诗,我也因此学会了它们,现在还记得那时第一首学会的诗——李白的《静夜思》。这诗的前两句倒容易理解,可每当读到后两句时,我便不甚为难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咦?诗人又不是住在月宫上的嫦娥玉兔,为什么每每望见月亮就会想起故乡呢?说来惭愧,那时的我年幼无知,想着大家都在一个世上,若是想念谁的话就去见啊,再不济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也是好的,怎么会呆呆的望着月亮呢?如今想来,真是惹人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上了学也学了更多的诗词。或许是因为小姑娘都喜欢清丽婉约的句子,我时常品读晏几道的诗。彼时的我已经不会像小时候似的读诗读的词不达意,闹出笑话,可当我读到“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时又不禁犯了难,我哪里知道相思是什么感觉啊?那些情啊爱啊的离我太远了,我只能读个一知半解。可看到这字里行间满是情真意切的,我想诗人此刻定是怀想着自己和情人的种种,思念的不得了。
后来我学了不少中长篇的古诗词,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诗全诗都寄托着作者丰厚的感情,我却最爱其中的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每每读到这一句时,我脑海中总能清晰地浮现出诗人酒醒后,倚在杨柳岸旁地吹着风望着天边的残月的景象。他言语中的孤独好像能溢出手中的纸张,传递到我心中,让我也来品一品他此时的寂寞。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共情吧。
李白孤单,思念故乡时望着月亮;晏几道缅怀情人,感念物是人非时望着月亮;柳永落寞,感叹身边无一知己时望着月亮……正是因为这些诗句,我常常感叹,这看上去小小的月亮究竟乘载了多少人丰厚的情感啊?也正是因为这些诗句让我明白了,在遥远、通讯极其不便的古代,人人只得将自己的感情寄托给月亮,希望他能传递给远方的人。而一个月亮尚且如此,在这从古至今无数首诗词中究竟有着多少珍贵的情感啊?它们时常感染着我,我遨游在诗词歌赋中,欣赏着这一个个瑰丽旖旎的宝藏。
我喜爱诗词始于当年琢磨了半天的月光,忠于这千年来一段段美好的故事与情感。这些故事与情感不断地充实着我,与我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