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来咨询,他儿子20岁,大学二年级。她说:“我想让儿子就是少玩点游戏,多学一点技能,可是他只对游戏感兴趣,其他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小时候学游泳和打篮球也觉得没意思,没有用。”
孩子的父母都是很努力的人,爸爸是单位领导。爸爸和孩子的互动以说教为主,妈妈以安排为主。
爸爸妈妈让孩子去学游泳和学打篮球的时候,背后有很强的目的性。经常跟孩子说的话就是: 你把游泳学好了,篮球学好了,架子鼓学好了,你长大了以后就比别人多一个技能,就算不能赚钱,多一样兴趣你将来的生活也更丰富。
哪怕带孩子出去旅游,也是为了让他为了能够开阔眼界,多掌握一些写作的素材。做什么事都是要对孩子的将来有什么用,没有单纯地为了当下的快乐去做。因为目标都指向不可知的未来,孩子原本觉得有意思的事也变得乏味了,在当下他体验不到快乐。
即使是孩子喜欢的画画,在父母的这样的功利的目的下,也变成了任务。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安排就很反感和抵触,最后就只剩下游戏,因为游戏不用考级,没有功利目的,是最让他放松的,当下就能体验到快乐。
我就问这个妈妈,如果你也让打游戏变成一个技能,让孩子一天要打几个小时,不打完就有惩罚,完成了什么项目就给奖励,也去考级的话,你觉得你的儿子还会喜欢游戏吗?
这个妈妈反思到,自己确实是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功利目的以为未来为导向的。而且她自己在生活当中其实也没有乐趣,也是用有没有用来衡量事情的价值的,所以努力学习和工作都像是在完成任务的。
作为七零后,从小好好的读书,长大才能有一份好工作,这就是大众的一种价值观。
可是现在零零后的孩子,是生活在物质非常丰盛的年代。和六零后,七零后甚至是八零后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思维会更广阔,不会为物质所累。因为他们生下来就没有体验过物质的匮乏,所以这些孩子们更重视是个人体验。
为什么打游戏会让孩子们快乐?打游戏是纯娱乐的,游戏中打赢了哪一关,都会鼓励你,赞叹你让你继续再打下一关。失败了也不会批评,也是鼓励你继续。
这种设置都是赏识的,在现实中越是缺少被赏识,游戏里被赏识的体验就越珍贵,孩子们被这种感觉吸引,就会一关又一关的玩下去。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也能够像游戏里设置那样去鼓励孩子的兴趣,赏识孩子,孩子们的兴趣就会更加的广泛,游戏当然就不会是唯一的爱好了。
还有,很多家长总觉得美好的东西在未来。要牺牲当下的体验为未来做准备,为了未来的美好而奋斗。可是如果孩子们在当下都体验不到快乐,又怎么能保证未来一定会快乐呢?我们的生命难道不是一个个当下串联起来的吗?如果每个当下都为了未来而活,那我们不就是一直活在未来的梦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