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这是大诗人王维在五言律『酬张少府』里的第一联诗,老年人都是认可的。可是事实上恐怕很难做到,因为这实在是一件奢侈的事。不关我的事,做不到不关心;关我的事,更做不到不关心。关心了就做不到“惟好静”。人啊,心不对嘴嘴不对人的事太多了。诗人做到了吗?写出这样诗句的本身就不是“心静”吧。
只要接触人就会听到忠告(广义的,比如“鸡汤”),只要接触人也必然听到有关自己的传闻。就忠告来说,对路的不多;就传闻来说,感觉八竿子打不着的比比皆是。
想了一想,问题出在哪呢?
第一,针对性。
无官一身轻,我现在不想进步了,所以,你忠告我进步的话我是听不进去的;如果我正在减肥呢,那你关于美食的话我是不能听的。仅以读书来说,在悦读社很有一种气氛让你多读快读,试了一些日子,感觉读多读快了不行。打破了个人习惯不说,效果也并不好。还是随心情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再逼迫自己了。
老年人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无论是进步,无论是文明,无论是改变哪怕餐宿习惯。慢一些可以,幻想自己跃进是不现实的。或者还有什么目标?一辈子没有做到的事,靠读几本书,靠什么什么……,就能做到?我是不相信的。
年龄大了的特点是渐渐失忆,自己是不太觉得的。昨天上午俩财校同学来看我,说中午还去『小厨』吃饭吧,我说没去过。他们俩人异口同声说我去过。我想他俩都说我去过,那一定是去过。可是走到『小厨』门前我无论如何想不起来,进到屋里我确认我没来过。他们俩开始犹豫了。最后他们想起来了,上次吃饭没有我,我参加另一拨事先约定好了的同学聚会去了。一位反思了原因说,每次到沈阳吃饭都有你,所以记错了。
其实,年龄大了,除了失忆,怪异也是难免的,我感觉我自己就开始有点了。
第二,嘚瑟。我是烦嘚瑟的,尤其是我们这个岁数了,怎么看怎么烦,也难免和知近的朋友们有些议论——对于嘚瑟似乎都烦。可是有一天我恍然发现(其实早就如此,何以“恍然”?老了),有的人嘚瑟我并不烦,我也没觉得她/他嘚瑟,甚至怎么看怎么好。怪不怪?为什么一样的事,我却有的烦,有的不烦呢?原来是因人而异了,是我个人的好恶起作用了。怎么办呢?以后,我喜欢的人嘚瑟,我就鼓掌,不喜欢的人嘚瑟,我就不看。同理,喜欢我嘚瑟的,你就看;不喜欢我嘚瑟的,你就离我远点。井水不犯河水是杜绝矛盾的最好办法。这一点很多同学朋友是赞同的。此时此刻说宽松啊放下啊,是把人性看高了,我们没有那么高尚。
第三,误会。间或有人向我叨咕别人,但是我发现,所说符合事实的不多(以我知道的人和事为例),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首先我不会传老婆舌(也不是绝对的)。其次,对于我熟知的人或事来说,我会陈述真相(事实)的,让我苟同我做不到。我发现,很多矛盾是从误会上引起的。你是这样说的,他却听成了那样;你的好心,他当成了驴肝肺;你议论别人的毛病、短处,即使是事实,别人又怎么会高兴呢?所以,还是少说为佳;对于不了解的人,只是在一起吃过一次或几次饭的人,更不要望风扑影,瞎说一气。你怎么知道你的话不会传过去!
再唠叨几句。
我对别人的忠告是不是也有违别人的想法呢?肯定是存在的。我看,在忠告别人方面,自负的人太多。
一样一样的是,我嘚瑟不嘚瑟,都有人说好或是不好。有人说,见你就亲,我乐不可支;见我就烦的,人家不会说的。我既然这样看别人了,我也只能接受别人这样看我了。老天爷讲公平啊。
别人议论我的,多有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甚至黑白颠倒呢,准确的几乎没有——你和我不是一个班的,不是一个学年的,不是一个学校的,不是一个单位的,甚至没有共过事,你对我的议论、评判能有几分准确呢。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怎么办?窝火在于你不能去核实,一是出卖了朋友,二是没有那么傻的人(去核实)。只有自己憋气。诶……。不过,自己憋气是最大的傻帽。怎么办?做扩胸运动,尽管是凡人也要修成仙。
一直羡慕高端大气,也总想高端大气,到今天算是彻底服气了,咱不行!还是老老实实做一个俗人吧,不装就不磕碜!不多嘴就不惹祸!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怎么才能“惟好静”,需要心态祥和,更需要避开万事,可是谈何容易,烦心的事总是避免不了的。完美都是打扮出来的,无论是自己,还是世界。美好只是一种追求,但是,毕竟还是要追求。
附一个回复:
@周桥(66届)学长你好!
文中说的多是这几年同学中的事,无非是把名字隐起来而已。和同学接触,经常被同学中的善意所感动,也经常被一些“烦人”所不快。年轻的时候看见别人的“烦人”不吐不快,由于年龄的关系,现在能憋住了。憋住了就难免想一想,这一想,发现很多毛病不唯别人有,自己身上也不少啊。年龄大了,有些毛病是根上的,甚至是胎带的,有些毛病是岁数大了新添的。根上的毛病难改,新添的“烦人”也难去掉。关键是我们不己知,关键是我们知道了也不以为耻,现在的一些老年人招人烦的原因多在于此,而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我们老年人是人人都应该反思的。怎么才能发现自己的毛病呢?一,别人夸你的时候,千万别当真,你有本事早就不是今天了;二,你嘚瑟的时候别人看着你无语,你就应该觉景了;三,别人已经对你提出异议了,你可千万要警惕了,因为按照传媒学的原理,一个公开的意见一定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不是一个人对你不感冒,难道不应该注意吗?这几条是对我自己的亲身总结,希望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