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不贪吃,却看重吃。
记得我妈说过,吃,是自己伺候自己,要练一身的本事。
也许就是在这句话的影响下,我老哥烧得一手好菜,多少次的年夜饭都是他亲自下厨,老妈沦落到打下手。
后来这句话也影响了我。
其实我早就学会了做饭,只是一直没有机会验证。最开始学做饭,是生活所迫,从离开大学开始便开始自己烧饭。
一路莽莽撞撞,烧饭糊口。跟着菜谱学手艺,学着小区内的妇人去买菜。
肆意搭配。
历经几年,终于自学出师。
深感欣慰。
后来深入人世,看风尘出江湖,渐渐有了生活的阅历,渐渐有了对厨房的体会。
风雨潇潇,红尘滚滚,正对炊烟袅袅。
不论身在何地,身居何职,总觉得要亲手烧烧饭菜,才有家的味道。
所以,虽然这些年来一直在外漂泊,算起来也只是离开了家人,而不是家。家是锅碗瓢盆,家是柴米油盐。
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做饭,跟我喜欢栽花种草,跟我喜欢写文是一样的。
披挂上场,刷锅洗碗。
眼见我生起火,眼见我饭糊了。
我可以喜欢的事,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家国天下都太大,我什么都干不了。一碗饭菜,都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千军万马过砧板,我在抽油烟机下笑。
吃饱了瘫坐发呆。
看秋风起,等雪花飘。
好久没有对着空山喊老爸回家吃饭了。
饭菜做得好不好对我是另一说,先陶醉其中。中国人讲究意境,讲究人神合一,在做菜一道中我深有体会。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是忘了加盐,便是烧糊了;心情愉悦的时候,翻江倒海,到处都是神来之笔。
总体说来,主人上什么样的菜,就呈现出来什么样的心情。
我自觉厨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至少在意境上是如此。
大火如大风,颠勺如抖剑。大抵是我现在诸多时候做菜的心境,因为愈发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可做,给个机会就不错了。
抓一把葱姜蒜,山河湖海都在眼前。
吃,是为取悦自己,敬心口。
在家吃饭我从不需要小酌,也能陶醉。酒,我多半是与投缘之人分享。饭菜,多半是我一人独享。
偶有高朋满座,最深的体会也就是忙。
做饭如作画,也怕人惊扰。
我做菜不是一个很细致的人,什么刀工拼盘,什么色泽搭配,都不考究。挖空心思钻研的,是如何炒出味道。
西红柿炒鸡蛋,黄瓜炒火腿,腊肉炒咸菜。至今做不出什么大菜,所以对我做菜的最高要求可能也是家常菜了。
记得早凤凰小住的那一段时间,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肆意搭配,西红柿炒辣椒。更加夸张的是,干煸干辣椒。
一位苗族老兄,托着二两的杯子,一手夹着干辣椒下酒,这也是一道菜了。
看得慎人。
不过我倒是从中颇受启发,从此做饭顾忌更少了。放大料,放大招。
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将锅中的菜烧出大火时的兴奋,误以为是炉火纯青。后来不得不承认,是个人都可以,油多一点,火大一点。
后来,也时常有朋友夸我饭菜做得还可以,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总结出来经验,无心插柳的成分居多。
这样也好,多一份未知的新奇,多一份突如其来的欣喜。
唯一一道稳定发挥的,是土豆,我是上千种做法。
千锤百炼,出真金。
说了这么多,你要问我做饭的诀窍。
无非要么是因为一个人,要么是因为一个人。
所谓结婚,也不过找个姑娘,你给她做做饭,她给你做做饭。
友情链接:
我是个开着酒馆写文章的木匠,了解更多欢迎点击下面男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