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揭示最深刻的人生况味(二)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从曹青娥(巧玲)被卖到死看人情冷暖

巧玲被人贩子转卖几次,最后被卖到山西老曹家,老曹的婆娘不会生孩子,买她去当女儿养。老曹的婆娘最初买巧玲,是为了出一口气,老曹的婆娘因为没有孩子常被老曹的兄弟一家欺负,老曹兄弟一家觉得,老曹没有子女,以后家里的一切都得归他们,老曹的婆娘咽不下这口恶气,才买了巧玲。可怜的巧玲来到曹家后,取名“曹青娥”,挨打是家常便饭,老曹的婆娘有气就往她身上出,还好老曹对这个女儿不错,护着她给她买好吃的,巧玲对这个爹很感激,对这个娘没有好感,但家里的一切是这个娘说了算,娘话多爹不爱说话,巧玲心里有什么话就和这个爹说。长大后依照媒妁之言嫁到了有一百多里的牛家,生下三男一女。

在曹青娥的心中,她的亲娘抛下她和别的男人跑了,她的后爹吴摩西倒是和她亲,她夜里怕黑有吴摩西在她就不怕,吴摩西去做事她都跟着。吴香香与吴摩西吵架,被赶出来晚上睡街上,是巧玲记挂着他,去把他找回来,在吴摩西心里,这个五岁的小女孩懂他,也是唯一给他温暖的人,后来巧玲走丢后,他心里那份苦和孤独可想而知,到死都放不下,才有几十年后他孙子又回延津找巧玲这事。

曹青娥的命是悲苦的,好不容易有一个疼自己的后爹,人贩子又让他们从此分离,远离家乡。在她成长的路上,吃尽了苦,长大后婚姻不能自主,从曹家嫁到牛家,与丈夫“说不着”,后来有了儿女也“说不着”,只有孙女百惠(牛爱国的女儿)懂她。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各忙各的事,各有各的难,儿女的事她管不了,她的事儿女也顾不上。在她内心深处,一直记着幼年时吴摩西的好,人海茫茫,万水千山,她回过延津,隔着二十年,早已物是人非,对吴摩西的记挂只能闷在心里,好多话无人可说,只剩下声声叹息!

她患病后没有告诉儿女,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临死的时候说不了话,儿女一大群围在身边,没有一个人明白她最后的心思,只有把百惠叫来当“翻译”,真是可悲啊,这也是当时中国农村大多数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她最后咽气时敲了一下床板,叫出“爹呀”两个字,儿女们还是不明白,她把一生的遗憾和孤独都带去了坟墓里。

从曹青娥的一生来看,幼年时母亲不关心她,把她当成累赘,姜家人(爷爷奶奶)也不管她,唯一对她好的人,是入赘的后爹吴摩西,吴摩西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倒对她好,而有血缘关系的人靠不住。被卖到曹家后,曹母不是真心当她是女儿 ,买她只是为了赌一口气,做给长期刁难她家的兄弟看。长大后逼迫嫁给不喜欢的男人,生了孩子又能怎么样?生活的重压,心里的孤苦,只能隐忍着向前。儿子牛爱国成年后和她“说得着”,但儿子婚姻失败,老婆和别的男人跑了,家里一地鸡毛,儿子整天为生计奔波,她除了担忧,哪里还敢奢望儿子有时间来听自己说话?

曹青娥一生凄凉、孤苦、压抑,一把辛酸泪,无人可诉说。她是那个时代中国底层妇女的代表之一,她们在现实生活面前,倔强着妥协着,亲情、人情、人性,被琐碎的生活和猝不及防的苦难揉碎又聚拢,摇摆不定。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小人物的悲喜被掩埋在岁月和烟尘里。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