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孩子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父母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
我们需要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以适应孩子的需求。
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密切相关 我们尊重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自己的程度。
在缺乏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限制自己的孩子,要求他们事事征得认同,把他们变成了小奴隶,受制于我们的裁决。如此一来,他们要么格外渴望获得我们的认同,要么事事依赖于我们的认同。
每一个孩子都会发现,有些行为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不过这绝对不意味着他们不被接纳或不受尊重。因此这一点就显得愈加关键:身为父母,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凭什么来评判他们呢?他们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理所当然有权利认同最本真的自己。而且,这个权利不是由我们授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他们活在这世上,就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心声、感情,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
认同与不认同都是控制欲的延伸和触角。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本人。赞美和认同孩子本人的意义是:允许他们生活在最真实的自我当 中,而不必陷入我们期望的陷阱中。也就是说,即便孩子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去证明,也没有达到任何目标,我们依然为他们的存在而沉醉欣喜。
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而富有爱意的。当我们尊重这种本质的时候,孩子就会相信:我们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他们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人,无论他们外在的表现如何。在孩子的外在表达或许还支离破碎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与他们的内在本质建立起纽带,就能够向他们传递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巨大价值。
不论我们的孩子是婴幼儿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我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孩子需要知道:他们不必做任何事情都足以赢得我们全身心的关注。孩子理应体验:他们降临世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为他们赢得瞩目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