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年过八十,但却带领着大家去种树整整种了二十多年,他就是杨善洲。正是我们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才认识了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看完以后,我们都被深深感动了,他的那种精神也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窗帘拉上了,四周一片漆黑,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背影:衣着平凡手也拄着拐杖,正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他便是杨善洲一个一生都在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一开始只是个农民书记,却能清清楚楚地记住大亮山有八十座大山头,一百七十二座小山头。他,带领着人民度过了没有水的日子,他省下来不喝的水都留给了老百姓。退休时组织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却要留在家乡种树。
他带领着大家上了山,一上山就是二十二年啊!他没有叫苦,没有叫累,心里想的就是把大亮山改造成一片绿洲,造福于大家。一次南坡上的树苗死了,他就在晚上找答案,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就带领着大家这么干着,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吃着已经馊了的饭,睡的是用树枝铺成的床,与大家同吃同住,干同样的活。无论出国留学网天气怎么变化,多么恶劣,他的心是不变的。树在一天天长大,他在一天天变老。当林场建成时,杨善洲病倒在了床上,县里拨的款拒绝了,市里拨的二十万元,有十六万都捐给了社会,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整整二十二年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种树就种到了八十多岁把自己建成的林场全部捐给了国家。为了种树,他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并没有多长,他一心想着造福大家,植树造林,十分无私却没有想到自己。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在这二十二年里,杨善洲把那十八座大山头和一百七十二座小山头全都种上了树,不管风吹还是雨打,他天天都带领着大家去种树,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虽然他最后已经与世上辞,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